北戴河会议决定大力促进中国轿车工业发展,建设一汽、二汽、上汽和北汽、天汽、广汽“三大三小”共六个轿车生产基地。如何落实这个决定,成为中国现代轿车工业发展的关键。此时,中国汽车工业正面临国内经济调整和管理体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转折期。由于年事已高,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卓绝贡献的饶斌已经退出中国汽车工业领导岗位并于1987年7月底病逝,饶斌的离去,是中国汽车工业难以弥补的一大损失。
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央决定,一汽、二汽两大骨干汽车企业实行计划单列而独立面向市场,中汽公司也改为以协调服务为主的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企业头上的枷锁打开了。由于轿车销售的巨大利润,中国各地上百家汽车制造厂和各地“诸侯”们为利益所驱动,一个个跃跃欲试,都想在新的轿车发展中分得一杯羹,无论中央怎样三令五申不许随意上轿车项目,但大大小小的轿车项目仍不断浮出水面。有的边申报,边开工;有的先斩后奏,开工后再申报;有的将项目化整为零,糊弄国家主管部门,有的干脆绕过国家主管部门,以别的名义进口零部件组装;有的干脆不声不响,“只干不说”。中国轿车发展刚起步就面临乱局。面对混乱复杂的局面,谁来落实中央指示,把握方向,控制乱局,指挥协调,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邹家华,中国革命先驱邹韬奋之子,1926年10月出生,上海市人。194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在淮南参加新四军,1948年赴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院机械制造系学习。回国后,在沈阳第二机床厂(中捷人民友谊厂)先后担任工艺师、副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代厂长、厂长。1964年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机床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1973年起先后担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1985年任兵器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是中国少有的专家型领导者。1986年,邹家华受命出任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1988年任国务委员兼机械电子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89年任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国家计委是国务院最重要的综合部门,承担着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全盘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国家计委的职能中有一项是:
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规划重大项目和生产力布局;安排国家财政性建设资金,指导和监督国外贷款建设资金的使用,指导和监督政策性贷款的使用方向;引导民间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研究提出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战略、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安排国家拨款的建设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外资项目、境外资源开发类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
改革开放之初,国民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紧缺,全国各地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各大企业集团都希望自己的发展速度更快一点,都想方设法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争资源,争资金,争项目,计委成为全国各地和各大企业集团“跑部进京”的第一目标。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改为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后,包括“三大三小”在内的汽车企业从发展计划到资金和物资的调配供应全部由国家计委统筹安排,一汽、二汽等汽车企业与外商合资谈判的全过程都要向国家计委汇报并得到国家计委的同意才能实施,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计委承担起了指挥协调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任。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国家正处于深化改革的转型时期,由于过分追求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大上大下,大起大落,由此造成市场疲软、经济效益低下、流通不畅,国家预算内亏损大幅上升,亏损面一度高达20%,国民经济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为扭转不利的经济形势,国家不得不开展治理整顿,大规模压缩投资,很多企业“关、停、并、转”,国民经济出现暂时性的“抑制性平衡”。国家就是在这种困难的局面下决定大力发展投资巨大的轿车工业。
中国国民经济最大的特点是国民经济发展以五年为一个阶段,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实行总量控制,确保重点,平衡发展。1986年,正是“七五”计划第一年,国民经济发展总盘子中能拿来发展轿车工业的资金不过区区二三十亿,离实际需要相差巨大。尽管北戴河会议作出发展轿车的决策,但由于经济困难,仍然有很多人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发展应该暂缓一步,先把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发展起来后再发展轿车。
邹家华为人谦逊温和,但意志坚定,柔中有刚。面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急需和无米之炊的困局,他处变不惊,刚柔相济,指挥有方。邹家华认为,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是投资、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关联度高,集现代工业之大成,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拉动效应,发展轿车工业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基础工业能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虽然当时国民经济处于过热后调整的不利局面,但他顶住压力,力挺轿车工业,提出:“我国轿车工业发展的方针是沿着技术集约化、组织集团化的方向发展,走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道路。集中财力、物力和技术力量统一规划,合理分工,按照经济规模,采取技术引进、合资办厂等不同模式,建立独立自主的轿车工业体系,零部件工业和相关工业同步发展,加速实现引进技术的国产化。”
1988年,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国家经委机电局与国家计委机电司合并,原国家经委机电局副局长徐秉金带领机电局7名工作人员合并到国家计委。国家计委将新合进来的机电工业管理职能重新整合成立工业经济综合二司负责国民经济汽车机电和轻纺工业。王曾进和张仁琪先后担任司长,徐秉金任副司长,分管全国机电和汽车工业。为适应汽车产业发展的形势,在徐秉金提议下,工业综合二司又专门成立了由徐秉金分管的汽车处。汽车处共4个人,梁喜闻、陈斌、陈建国、李刚,首任处长梁喜闻。从成立的那天起,这个精干短小的组织机构便承担起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规划、组织、协调、管理等重要职能。
1988年8月上旬,国家计委召开会议,讨论二汽轿车合资项目,会上提出,计委应拿出一个对全国汽车工业发展有指导作用的发展战略。2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在国家计委上报的“二汽轿车合资项目”纪要上批示:
整个小汽车发展战略应由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讨论后作出决定。
9月14日,邹家华批示:
建议请计委牵头,召集有关单位按照李鹏同志指示研究提出“小汽车发展战略”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10月10日,甘子玉批示:
委内由工业综合二司牵头办理。
根据领导批示,工业综合二司副司长徐秉金牵头组织汽车处深入调研,徐秉金亲自执笔起草了《关于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发展战略”),近一年的时间里,“发展战略”广泛征求意见,几易其稿,经过国家计委办公会数次审查讨论,1988年12月4日,国家计委邀请全国部分省市、国务院有关部门代表对“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讨论,邹家华亲自出席讨论会,并作了重要发言,强调了发展轿车工业对中国机械电子工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的重要意义。吸收了各方意见和反复修改后,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1989年年底,这份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发展战略”终于正式出台。
“发展战略”开宗明义:
轿车工业是当今世界上唯一零件以万计,产量以千万计,技术密集,关联面广,生产链条长的综合性大生产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积极发展轿车工业,将有力地促进冶金、化工、石油、机械、电子、建材、轻工等相关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促进道路、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并有利于产业结构现代化。
“发展战略”对发展轿车工业所需的钢材、汽油、技术装备、道路交通等重要因素作了详尽的分析:
每辆普通轿车耗钢材约一吨,但国产钢材的品种和质量尚无法得到保证。
目前我国原油产量1.3亿吨,加工量0.9亿吨,生产车用汽油0.15亿吨。预计2000年我国原油加工量1.75亿吨,生产汽油0.42亿吨,柴油0.6亿吨。届时国内汽车保有量可达1250万辆,所需汽油0.33亿吨,柴油0.11亿吨。
轿车工业技术装备所需资金约占全部投资的70%左右,除部分大型关键、精密以及测试仪器需进口外,要充分利用我国机电行业和竣工的力量,组织科研攻关,自己试制生产设备。
目前,我国公路路面质量差。混流交通,通过能力低,道路发展压力大。可以通过以车养路的方式增加道路建设资金。
轿车数量的增加将加快城市建设进程,推动大城市的卫星城发展,促进城市的现代化。
“发展战略”对轿车零部件发展提出了明确原则:
1.相对独立并适度超前。
2.外向型发展原则。在国内轿车工业尚未达到经济规模前,必须积极打入国际市场,形成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格局。
3.统一规划的原则。要做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各轿车厂不能单独搞自己封闭的零部件生产配套体系。
4.特殊扶持的原则。为保证轿车零部件发展所需资金,设立轿车零部件发展基金,利用每年进口整车和全套散件的调节税以及各地收取的轿车横向配套费作为基金的来源,用于全国集中安排的零部件项目。对零部件外向型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冶金、化工、石油、建材、纺织、轻工、机械、电子等行业与轿车工业配套的产品,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都应根据轿车工业的要求同步发展,列入本行业的发展规划和计划。
应该明确引进产品必须国产化,国产化的产品必须达到引进技术的标准。
“发展战略”提出发展轿车工业一定需要国家出台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