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5)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50年史(1955-2005) 作者:(美)薛龙


①普遍的观点认为区域研究(area studies)的概念起源于二战期间。1955年12月9日《哈佛红》上的《地区研究:在战争中成长起来》(Regional Studies: A War Baby Grows Up)记述了哈佛参与“军事特训项目”(Army Special Training Program,ASTP)和由此引入区域研究的情况。1996年,康明斯(Bruce Cumings)的文章《边界失位:冷战期间和其后的区域研究和国际研究》(Boundary Displacement: Area Studie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during and after the Cold War) 谈到了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区域研究中心的学术人员与美国政府的秘密行动之间有着令人忧虑的联系,见《关心亚洲问题学者委员会通讯》(Bulletin of Concerned Asian Scholars,www.mtholyoke.edu/acad/intrel/cumings2.htm)。有关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远东研究所的简史,参见赫克(Felicia J. Hecker)著《华盛顿大学的国际研究:最初九十年》(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The First Ninety Years)(西雅图:杰克逊国际研究院,1999)。关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项目的设立和早期发展情况,参见朱昌崚(Samuel C. Chu)撰写的《傅路德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项目的创立》(Carrington Goodrich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umbia's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此文(经作者同意使用)是作者为2004年9月10日至11日召开的“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研究”(Proceedings of Columbia's Chinese Community)大会的会议论文集准备的草稿。有关哈佛大学戴维斯中心最为翔实的研究,参见菲尔德(Mark G. Field)撰写的《创世亲历:俄国研究中心的早年岁月及有关回忆》(Present at the Creation: Early Days of the Russian Research Center and Other Reminiscence,哈佛大学戴维斯俄罗斯和欧亚研究中心,2003年3月)(此书2005年尚未出版,经作者同意引用)。这里提到的迪恩、费正清和赖世和的书都属于哈佛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美国外交政策”丛书。1957年3月6日邦迪写给兰格的信中提到从文理学院拿到的二万美元资助。参见哈佛大学档案文理学院院长档案。

敦斯特街16号的办公室

新的东亚中心被安置在敦斯特街(Dunster Street)16号没什么奇怪的。俄罗斯中心和中东研究中心也在那里。敦斯特16号的这栋楼〔哈佛雇员信用联合会(Harvard Employees Credit Union)现在此办公〕建于1897年,曾是商业地产,具有坚固的砖石结构,还有一个中央天窗。二十世纪初,是不愿意住宿舍、能付得起此处房租的家境较好的学生的一个去处。1918年,哈佛大学购买了靠近哈佛广场的马萨诸塞大道和奥本山街(Mt. Auburn Street)之间各条小路的沿街地产,同时买下了这栋楼。1935年,这里是不住在哈佛宿舍的学生的通勤中心。在这里,通勤的学生们休息、吃饭、聊天。1955年,经常光顾此楼的是那些为哈佛学生电台工作的学生,该电台于1940年由《哈佛红》报社的学生们创立,1945年开始便以此楼的地下室作为播音室。各种各样的学生出入此楼,既有朝气蓬勃的电台本科生,也有形容疲惫的通勤生在这里的休息室小憩;既有对区域研究感兴趣的研究生,又有像费正清这样领导着三个新区域中心的世界知名教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