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孩子的集中力消灭法、集中力挽救法(7)

集中力决定孩子的人生 作者:(韩)李明京


听完孩子的话

小孩子无法像大人一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以,父母有时要代替孩子感受他的心情和想法,替他进行必要的判断。这种情况在孩子们小时候是必然的情形,但是,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会表现出愈来愈多的副作用。特别是语言和智力都快速发育的6到7岁以后,父母和孩子进行交谈的时候,不能再代替他讲话或提前预测话题,而是应该认真听完孩子的话,这种态度比什么都重要。

集中力低的孩子往往没有听完别人的话,就会急忙回答。所以,常常会回答出与谈话内容毫无关系的奇怪答案。这正是因为他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别人的话所致。同样的,如果不认真听孩子说的话,父母也无法掌握重要的内容,听懂话中隐含的意思。

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倾听别人谈话上的孩子,即使是在上课的时候都会用冲动的言语,不分场合地随意插嘴,常常令老师觉得相当头痛。有时候,他们不完全理解老师的意思,却要举手回答问题,最后会乱说一些奇怪的话。还有,他们常常在老师讲解问题的时候突然插嘴,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破坏课堂上的气氛。这样的孩子在和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也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不愿意倾听别人说的话。所以,他们往往在同学中没有人缘,时常被其他同学排挤。

小孩子不能静下心来聆听别人讲话,反而讲毫不相干的事情,或者只讲自己想讲的话,这都是从小养成的对话习惯。所以,孩子往往学不会轻松自然的对话方法和适当的对话方式。

如果父母经常代替孩子讲出他的想法和感受,就会让孩子想表达自身想法的欲望受挫。尽管父母已经有了成熟的思想,也不一定能像孩子那样正确地表达他的想法和感受。父母在打断孩子的话时,自以为了解孩子的想法,而通常家长的判断和孩子的实际想法有很大的出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虽然心中感觉到有些不满意,但是,通过以往的经验已经了解到,不可能用自己的道理和口才来说服父母,所以,只好默认父母的想法就是自己的想法,闭上嘴不再反驳父母。

这些孩子一旦得到了讲话的机会,为了满足自己一直被压抑的表达欲望,就会冲动地和别人争论,没完没了地讲话,而且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因此讲的往往是不合时宜的、不合常理的话。

换句话说,父母应该做到的事情,就是认真听完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如果在孩子讲话的时候用“那老师说什么”、“你快点说,还要准备什么”等问题来打断孩子,就会导致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育停滞不前。

很多父母都在担心自己的孩子缺乏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其实,想在别人面前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需要有许多能轻松谈话的经验。与父母对话就是累积这种经验的训练过程。我们进行集中力教育的时候,会经常询问孩子的想法或感受。这时举手发表意见的孩子,通常都不能像大人一样清晰地回答问题。有时,孩子们甚至会答非所问,回答一些与问题毫无关联的答案。这是因为小孩子在小学时期的智力发育所导致的。对小学生来说,眼前的具体事物或曾经经历过的事情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却不擅长意识抽象的概念或假设性的推论。

然而,很多听过孩子回答问题的父母,都对孩子的表现相当不满意,甚至会感到有些丢脸。当孩子的回答肤浅而奇怪的时候,特别是有人当场笑出声音来时,孩子就会脸红,显得相当尴尬。下课休息时,有些妈妈就会教训孩子说:“要是只能回答成那样,那就干脆不要举手。这样反而让别人觉得好笑,你不知道吗?像个傻瓜一样。”

孩子表现出的肤浅、怪异的言行,其实是为将来铺路的基石。虽然孩子们的理论尚未成熟,但父母还是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意见。

不打断孩子讲话,并不意味着要放任他随心所欲地讲话。如果在孩子讲话时,穿插“是吗”、“啊”等话语,或者用“所以呢”、“后来呢”等反应表现出对谈话的关心,都能让孩子讲得更加兴高采烈。当孩子结束一段话题之后,父母就可以针对其中的问题发问。

父母的这种态度是培养孩子逻辑思考能力的基石,能够让孩子在逐渐被重视的表达能力上取得相当大的进步。口才并不是在优良的补习班里用良好的教材培养出来的,而是在给孩子充分的思考空间,思考眼前的道理,并由自己创造更加完善的理论时形成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