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国学校天赋教育透视(2)

透视美国教育(第二版) 作者:王定华


美国“神童”练什么“童子功”?

如果说中国传统的早慧教育是把孩子当成“鸭”来早填、多填;那么,美国天赋教育又怎样给孩子打基础?美国“神童”又练什么“童子功”?

中国教育界有个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美国的基础教育忽视基础,只有中国的教育重视“双基”。果真如此吗?

让我们来看印第安纳州佳里学区的K12语言艺术课的天赋教育计划。在这份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的计划里,根本看不到什么考试成绩达标一类的东西,开篇第一功是“培养批判性阅读能力”。

作为美国天赋教育的入门功夫,所谓“批判性阅读”,就是不仅从阅读中吸收性地学东西,更重要的是从阅读中批判性地学东西。死记硬背、人云亦云,那是末流功夫。批判性阅读才是硬功夫,才是高段位的阅读行为。

为了达到“批判性阅读”之目的,该计划循序渐进地设计了各个年级的培养目标,让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在阅读、评价、争论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在应试教育的教学氛围中,批判性阅读简直无异于自杀。当老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读一篇文章时,现成的标准答案已在恭候着你。有哪个老师敢鼓励学生去批判性地阅读课文?哪篇课文不是精选的佳作?怎能批判性阅读?

我在国内上学时,读鲁迅的文章,有些句子,怎么读也读不顺。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句“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当然,这不能说有语法问题,但读来总有点不太顺。再比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有一句“落水狗的是否该打”。为什么不说“落水狗是否该打”,也不说“落水的狗是否该打”,偏偏说“落水狗的是否该打”?我试图从各种语法角度帮鲁迅找那个“的”字的答案,均无法说服自己。于是,怀疑是排版印刷的错误,但找来其他版本,一模一样。鲁迅不愧一代伟人,思想之深邃,文笔之辛辣,语言之生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于是,只能突然怀疑自己是否“神经搭错线”?

前两年,到哈佛办事。友人指给我看: 哈佛大学的标志是三本书——两本朝上开着,一本朝下盖着。什么谜底?朋友引而不发。我寻思了几天,豁然开朗: 哈佛想告诉她的学生——书本传播了知识,传播了真理;但书本也传播了谬误。因此,哈佛的师生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哈佛追求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行为。

批判性阅读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从批判中吸收,是一种主动的吸收,是过滤后的吸收。吸收的是精髓,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质疑、批判,从而对知识进行重构,成为知识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批判性阅读必须以独立思考为基础。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因此,批判性阅读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第一块基石。

批判性阅读的入门功夫是“批判性聆听”。美国天赋教育倡导“批判性聆听报告”,让我颇感震动!在中国,有哪个中小学校长在给报告人作开场白时,号召孩子们要“批判性聆听”嘉宾的报告?孩子们给报告人的,从来都是鲜花和掌声。殊不知,“批判性聆听”也是一种需要从小培养的能力。从小就逆来顺受,长大则难以独立自主。

中国的母语教育不太重视培养“听”的能力,就更不要说培养“批判性聆听”的能力啦!在许多人看来,似乎“说”与“写”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而“听”和“读”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需要培养。于是,“演说”和“写作”可以是一门学问;“听”和“读”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实,“听什么有益”、“怎么听有效”、“为什么必须这样听”……都大有学问。

“批判性聆听”不是事事都作对、处处唱反调;或者干脆为反对而反对,进行盲目批判。“批判性聆听”,讲究的是不盲从,把独立分析和理性思考作为思维的“过滤网”,去吸取说话者的精华。“批判性聆听”的关键是: 既不要盲目地全盘接受,又要虚心地吸收对方的精华,然后去“悟”出自己的思想。至于是不是要唱反调,倒不一定。许多时候,孩子的“起疑”、“存疑”,更像“批判性聆听”。简单地把“批判性聆听”看做“对着干”,完全是一种误解。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否培养“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聆听”的能力,也是培养“聪明的孩子”和培养“智慧的学生”的区别。

作者简介:

黄全愈,生于广西柳州,壮族。土插队、洋插队、打短工、“磨”洋工、老三届、七七级。抓锄头三年,拿榔头七年,“走读”四年。1982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赴美留学,1989年获美国维兰诺瓦(Villanova)大学管理科学理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美国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教育管理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迈阿密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中山大学客座教授。著有中美教育比较系列《中国教育的哲理困惑》(英文)、《素质教育在美国》、《家庭教育在美国》、《生存教育在美国》、《玩的教育在美国》、《高考在美国》。其中《素质教育在美国》等书,在中国教育界不断引起强烈反响,被评为2000年度非文艺类第一畅销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