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历史的见证(10)

历史的见证:四十年票证和人民币史 作者:陈明远


粮票——命根子

某居民回忆:在我的中学时代,刚开始发行全国粮票时,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并不太大。因为起初的粮食定量还是够吃的。

全国粮食供应紧张,是在1958 年“大跃进”造成大倒退以后。1959年起,国家陷入灾害、饥荒的“困难时期”,几度强制城镇居民降低“定量”,于是粮票成为了比人民币更重要的命根子。

“骄傲的全国粮票”

某学者回忆:小学时(1956 年),有个女同学穿着她爸爸给她从上海捎回的漆皮鞋,同学们形容她早操的时候“骄傲得像全国粮票一样”。这里可以看出当时全国粮票在市场上很吃香!

小时候,看到经常出差的父亲口袋里掏出的不是糖果,而是各色各样的粮票。其实父亲很不喜欢出差,就是因为要通过相应审批手续,把地方粮票兑换成全国粮票才能在出差的地方饭馆里吃饭。

由于粮食紧缺,红薯、玉米粉等粗粮也进入城市用粮的供应范围,只是需按5 斤红薯兑换1 斤细粮的比率兑换。孩子多粮食不够吃的人家,就愿意拿粮票去与不吃红薯的人家交换后,换回一些红薯当杂粮。

也有人在黑市上买卖粮票,赚取差价以牟利。这成为部分无业者的谋生手段。甚至在三年困难时期有人因为饥饿画粮票。在集贸市场还可以用粮票换到脸盆、手套以及各种食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