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历史的见证(29)

历史的见证:四十年票证和人民币史 作者:陈明远


糕点票、就餐券

糕点票券是居民购买糕点、饼干的凭证。1960 年开始,由粮食局印发,月内使用。三年困难时期,糕点票券按人发放。

上海还于同期印发一种购买饼干专用糕点券。居民中只有老人、孩子才能享用一点营养品即糕点饼干。

起初居民每人每月凭本供应糕点0.5 斤。后来改收糕点票并加收3 两粮票。糕点票分汉民、回民两种。华侨特供高级糕点票,半年4 两。此外每人每月供应半斤饼干票,中秋节才发放半斤月饼票,变得越来越稀罕。①在北京,市民每人每月凭本供应糕点0.25 公斤,后来改收糕点票并加收0.15 公斤的粮票。此外每人每月半斤饼干票,中秋节半斤月饼票,跟上海市一样待遇。

这点奢侈品,算是对老幼的特别照顾。

“大跃进”带来财政危机,人民币投放量大幅度增加。通货膨胀、商品紧缺。老百姓手里的钱买不到东西,物资匮乏,供求压力非常大。政府千方百计回笼货币,严防社会动乱。

1960 年8 月,我国城镇饮食业(中西餐厅、饭馆、点心铺、小吃店)实行收粮票或就餐券供应。就餐券是居民到饭店进餐购买主食所交付的凭证,于困难时期由粮食局印发,一般是市区通用,当月有效。同时又保留一些高级饭馆不收粮票,高价销售。

1960 年,天津也发放过高级饭馆就餐证。按票面指定,这些高级饭馆指天津包子铺(狗不理)、登瀛楼、玉华台、周家食堂、正阳春、燕春楼、起士林和塘沽渤海餐厅。这八家不仅是天津老字号,在全国也小有名气。当时能在这些饭馆就餐是一种奢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