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 “我有什么必要为此感到不安呢?”(1)

普京归来 作者:陈小蒙


17 “我有什么必要为此感到不安呢?”——普京与克格勃

克格勃的前世今生

“克格勃”,对世界人民来说,都是个神秘的组织,其译称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如果进一步向上追溯的话,可以把它的前身认定为“契卡”,也就是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别委员会。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曾经在费奥多尔·朱赫来领导的省肃反委员会工作过一段时间。在那儿,不分日夜的工作让他忙得焦头烂额,头痛不堪。没过几天,便因为身体的极度不适应而不得不离开。在小说里,当时肃反工作委员会的职责不仅仅是肃清匪帮、镇压反革命,在肃反委员会下有不同部门的专门委员会,如铁道肃反工作委员会——主管维护铁路秩序,调度铁路运输。契卡几乎可以影响到国家的方方面面。

契卡成立于1917年12月,捷尔任斯基成为首任首脑。十月革命胜利,苏俄政府迁到莫斯科,契卡总部也从圣彼得堡迁到了克里姆林宫附近的卢比扬卡大街11号。自此以后,卢比扬卡也就成了契卡的代名词。

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在斯大林同志的领导下,契卡变成了苏联对党和军队领导人进行“大清洗”的工具。那段时间里,契卡领导人很少有能善始善终的,他们的契卡生涯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年,然后不是被流放,便是枪决或者直接被关进监狱,甚至有的还直接被毒死在自己的办公室。当时的契卡仿佛巨大无比的黑洞,不断吞噬着苏联将军们的名誉、声望甚至是生命。

不过说来奇怪,每一位将军黯然离开,另一位将军会迅速填补上来,继续兢兢业业地工作,直到不得不再次离开。契卡的魔力让众多功名卓著的将军身陷其中,不知所措。无怪乎斯大林可以宣称:地球离开了谁,它照样转。跟这句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我们所熟悉的俄国著名作家伊万·屠格涅夫曾经说过,俄罗斯失去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影响正常运转,而我们每一个人离开了俄罗斯都将一事无成。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他是俄罗斯驻巴黎间谍站的间谍。这很好地诠释了契卡的独特性。上自将军下至外派间谍,他们一旦走进卢比扬卡的“大门”,便只能沉溺其中,仰赖其生存,并在自觉不自觉的情况下为国家、领导人的意志而牺牲。

名实相副的克格勃成立于1954年,斯大林虽然去世了,但契卡对于苏联的影响却被继承下来,仿佛苏联巨大的影子,始终无法摆脱。而且,借助冷战的需要,它还直接成了“御用工具”,凌驾于党和政府之上,直接而且只对中央政治局负责。

在克格勃的巅峰时期,它的工作人员曾一度达到50万名,总部机关有1万人,间谍、反间谍和技术保障等部门有20万人,边防军30万人,此外,在全国有150万线人,在国外有25万谍报人员。这些数目的概念是,它们拥有完整的抓捕、审讯机关,有独立行动的能力,能够针对除部分党和政府高官之外的任何苏联百姓采取行动。它的触角延伸到了苏联的每个角落。150万线人保证了对国内老百姓的有效监视;20万间谍同时意味着国外发达的情报网和间谍组织。难怪大家要闻之色变了。即便是克格勃轻易不能“染指”的高级干部们也好不到哪儿去,只要最高权力机关中央政治局批准,克格勃同样能够快速、专业地对其采取行动。

从具体职能上来看,克格勃大致相当于美国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以及反间谍部门的综合。不过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组合,这一组合以高效和专业著称。

虽然苏联克格勃在世界的情报、间谍领域享有盛名,但在国内却被大家痛恨。1991年,戈尔巴乔夫总统的改革让平时不敢说也不敢怒的群众一下找到了发泄机会,他们都扯着嗓子骂娘,强烈要求把这个机构从组织上消灭掉。当然,去外国搞情报、反间谍、保护国家安全这些事情还是要干的,群众也同意,但至少得让其远离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刹那间,克格勃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在这种形势下,对它动刀子、进行“内科手术”,采取措施进行大变革也就理所当然了。

叶利钦掌权后,迅速把苏共和俄共全部财产归俄罗斯政府所有,而军队、内务、安全、外交、财政等重要部门也被改组。急需迎合人民需要的叶利钦对克格勃进行了彻底改组。原来直属的部队移交给国防部,边防部队划出去成为独立部队,而一些分局也被分割出去,总人数从50万一下缩减到4万人。

1991年10月11日,大权旁落却又无可奈何的戈尔巴乔夫总统在绝望与失望的边缘又一次召开苏联国务委员会,他想挽救这个人心涣散、已经是四分五裂的国家,同时也想再次赢得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挽救自己和同僚的政治生涯。他跟与会的同志强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并说,人们的忍耐是有限的。他们还剩下最后一线希望,即国务委员会将通过符合国家和人民根本要求的决议。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政府决定撤销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并在原有的基础上组成新的安全机构。看来,戈尔巴乔夫总统也看到了人们的需要,他指望通过这些决议来为自己为苏联获得一点“缓冲空间”。

不过,形势的发展已经不再允许他对国家指手画脚了。当年底,苏联作为一个国家不再存在,他这个总统自然也只能黯然下台,把聚光灯让给独联体的总统们。现在,由他们来决定在各共和国都有分支机构的克格勃,当然,主角还是叶利钦。没几天,叶利钦把调整后的克格勃改为“俄联邦安全署”。到1995年,叶利钦再次对之进行调整。最后,原克格勃被分为联邦安全局、对外情报局、政府通信与信息局、边防军等独立的部门,分别履行各自的职责,到此,这个世界上曾经最强大的情报机关终于不复存在了。

不过,说它寿终正寝未免为时过早。21世纪的恐怖主义威胁给它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当年它随意放弃的一个工作人员成了如今的总统,一个喜欢强力人员,欣赏冷酷、高效行动的总统。在2004年7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重新组建俄罗斯国家安全局。这样,原来“各自为政”的联邦安全局、对外情报局和保卫局再次组合起来,克格勃又成为一个要害部门。当然,今天的克格勃,自然与当年大不相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