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冬天,24岁的我从中央音乐学院本科毕业了一年有余,辞去了毕业后找到的工作,闲在家里。我不断地写歌,不断地写歌,不断地和我的乐队排练,除此之外无事可做。那时,无论是生活还是感情都倍感艰辛,未来更是迷茫。环境地巨变和我内心的渴望形成了强烈的矛盾感。一切都是个未知数。
而恰恰就是在这彷徨,矛盾,痛苦的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我灵感勃发,一气呵成地写出了那首我早期作品里比较受大家欢迎的,也是最重要的歌—“晚安 北京”这首歌对于我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他使我自己非常肯定地明确了未来的创作道路和方向,更坚定了我的信心。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我开始萌发了写一本小说的想法,而这篇小说的名字就叫做“晚安 北京”。一个故事迅速地在我脑袋里出现,就是现在这个故事的雏形。那时候大约是96年的秋天。我忍不住对这个故事的喜爱,给为数很少的几个朋友讲了这个故事。他们听完后都觉得特别喜欢。其中有一位导演还表示喜爱想把它拍成电影,没想到后来他真找到了投资,大家都非常高兴。可是,过了一阵,投资人说想让某一位在香港非常红的一线女星来演“芳芳”这个角色,并且非常坚持。其实,那位巨星演这个角色挺合适的,而且票房一定能有保证。但是,这位巨星演这个角色挺合适的,而且票房一定能有保证。但是,这位女性的片酬极高,几乎占了整个投资的三分之二,投资人又不愿再追加投资,怕有风险,所以,这部电影的事就这样吹了。
从那以后,我就决定把这个故事写出来,我相信早晚有一天它会发光,人们会喜欢它。于是,我从96年底开始写,开了一个头,大概有三章吧,突然演出,签约,录取片等等这些接踵而来,一下子,就把它停了下来。
就这样,接下来的几年,不间断的创作歌曲,排练,演出,发专辑,宣传,最后签约到了时代华纳。在此期间,没有一段完全可以集中创作这本书的时间,就一直拖了下去。大约是在2000年初左右的那段时间,我突然发现了在书摊上卖的一本书,他的名字也叫“晚安 北京”。我觉得很气愤而且很无奈,那位作者盗用了我的歌名但是没有受到追究。我随手翻了翻,觉得很一般,就没有再多想。
到了2001年我发表了我的第三张专辑“花火”。那之后,我就下定决心,要把这个拖了好几年的故事完成。用了大概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写完了。
可以说,这本书写的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描写普通人的故事——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平凡的小人物在自己的生日那天一天里的经历和遭遇。而这本书最终确实真实的表达了我对爱、对生活、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我想这已经足够,这也是一支能最终完成这本书的根源和动力。
在这个故事后面,有几十首歌词及诗歌。其中有很多是过去发表过的三张专辑里的歌词,这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了解我的音乐;还有一小部分,使我从未发表过的几首诗歌,他们如果没有在这本里出现的话,也许永远都不会和大家见面,趁着这个机会,让大家了解一下我更多的想法。
总而言之,希望你们喜欢这本书,喜欢王凡,喜欢我的音乐。我会加倍努力,给你们更好的东西。
《晚安,北京》读书网在线试读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参见原书。呼吁您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