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塾里没有体育课,新教育进入中国后,体育课受到超乎本身重要程度的关注。设有什么科目才称得上新式学校,未有规定,但体育总是学校或学生争取要设的,还举办全校运动会,作各种新式的群体体操,极一时之盛。
约在世纪之交,马叙伦已经进了杭州的养正书塾读书,这间新学校里还没有体操,学生去同在杭州的求是书院看了一番,不胜欣慕之至,就由高年级同学发起向总理上书,请求增加体操科目。起初总理以为这是不需要的,后来终究被学生的“绝妙好辞”感动了,增加了体操。马叙伦对体育这事,大感兴趣,翻杠子、荡秋千,居然第二手。马叙伦《我在六十岁以前》页13—14
嘉定县在当湖书院改办的嘉定第一高等小学请不到教唱歌和体操的教员,但校长并不因此而减除这两门课。他认为体育和美育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科目,自己学会了风琴和体操,亲自教起这两门课来。胡厥文《胡厥文回忆录》页8—9,时9岁。
学校和学生对体育这门新课程十分认真,新学校初兴时,有不少成年甚而已经是秀才的人也当学生,年长的三十余岁,身材高大,兵操时领队,在郊野奔驰甚速。比幼童当然走得快多了,年幼的吴宓跟着这些同学跑,甚为苦恼。吴宓《吴宓自编年谱》页65,83。时为1906年,读的是陕西的宏道高等学堂。
体育课因为走出课室,又要穿特制的服装,学生们固然觉得新鲜,行人也喜欢围看。到了1911年的春天,当时还在家塾附学的浦薛凤路过一两间新式小学,学生一律穿着白色竹布短衫长裤上体操或游戏课程。行人都围立篱外,听教师吹口哨,看学生跑步奔逐。浦薛凤《万里家山一梦中》页21。
运动大会——1906年两广学务处发起的大运动会,也是广东省第一届运动会。图中可见运动者仍梳着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