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死亡教育(3)

死亡课 作者:(美)查尔斯·科尔


年轻的成年男子身上,这个发现帮助人们认识了一种新的致命疾病——艾滋病(AIDS)和免疫缺陷病毒(HIV)(详见第十九章)。

在情感方面,死亡教育主要是关于人们对于死亡的感受、情绪和态度(详见第二章)。在这方面,死亡教育旨在帮助那些未曾经历过丧亲之痛的人们正确地认识到那种悲伤是深刻的、强烈的、持续的和复杂的。比如,很多经历过丧亲之痛的人告诉我们,当他们十分痛苦的时候,那些未曾有类似经历的人却对他们说“我知道你的感受。”其实,这听起来很冷漠,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怎么可能理解?这种话也许是出于善意,但似乎对丧亲的痛苦过于轻描淡写了。在我们的社会中,很多人仍然错误地认为也许几天或者几个星期之后,人们就会忘记逝去的亲人。事实上,失去生命中某个重要的人,就要重新开始学习活在没有那个人的生活中,这是一个持续的痛苦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短时间内就能一次性解决的问题。分享和探讨这种悲伤是死亡教育在情感方面重要的一课。

死亡教育在行为层面上,旨在探讨人们在特定情境下为什么会有某种行为,这种行为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以及他们究竟该怎么做。在我们的社会中,大家都不太愿意接触葬礼或者临终之人,因为他们不知道在那种场合该怎么说,怎么做。他们尽量远离临终之人或者丧亲的人,把他们独自留在痛苦的境遇中,不去支持、陪伴和安慰他们。实际上,他们非常需要我们的帮助。这种行为教育告诉我们,我们的善意与关怀不在于我们说了什么,而是能够真正的倾听需要帮助的那些人。死亡教育会告诉我们如何与需要帮助的人进行交流。

在价值观层面上,死亡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识别、表达和确立人们生命中的基本价值观念。生与死是不可分割的。生与死,团聚与分离,幸福与悲伤——在人生经历中都是相辅相成的。人们可以从死亡这个重要的视角看清生命的意义。

进入21世纪,死亡的价值观涉及了更多的内容:恐怖主义、核威胁、流行病与防治问题、灾荒地区人们的营养不良、人口分布不均、死刑、堕胎、协助自杀、安乐死和现代医学带来的正负两面性和极为复杂的技术。孩子们提出的种种关于死亡的问题更是直击价值观的要害。所以,我们不应该再刻意让孩子们回避相关的教育;不该在孩子们的心中把人生虚构成永无止境的光明旅程,而避谈阴霾和泪水。即使现在我们能做到,那么将来呢?当他们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这些痛苦,而又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情况会怎么样呢?不如趁早用适合他们的方式来讲述一些关于生死的事实,让他们逐渐形成成熟的价值观,这才能让他们积极地面对现实,才能更好地生活。

死亡教育的六个目标

优质的教育一定会根据教育对象设立总体目标和每一步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比如说,大学教育目标是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帮助他们对各自专业的意义、实用性和价值有客观的判断。死亡教育同样具备这个广义的目标,同时还有切合自身的具体目标。

从我们讲第一堂课开始,我们就在思考我们的教育目标。我们曾经收到一封来信,寄信人是科尔纳夫人,她没有上过我们的课,与我们未曾相识,但我们非常感谢她的建议。其实,我们也很困惑:该如何评价她的话?我们是否真的要考虑教人们如何死亡,就像科尔纳夫人一直认为的那样?这封信让我们仔细思考讲这门课究竟想要完成一个什么任务?经过一次次的论证,我们逐渐认识到死亡教育的六个基本目标。

给死亡教育课教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科尔博士:

感谢您开设的死亡教育课程。

我从未上过您的课,您可能会想,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写这封信。

我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她身患重病已经54天了,几进几出重症监护病房,危在旦夕。我和医生尽可能多地陪伴在她的身旁安慰她。

一天,她用那美丽温柔的褐色眼眸注视着我,然后问:“为什么没有人教我如何去死?我们自小就在母亲膝下学习如何生存,却从未学过面对死亡该怎么办?”

希望您的课程能够帮助人们度过人生最后阶段,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它。

愿上帝保佑您!

科尔纳夫人

1975年10月16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