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
“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十三块么?”
“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
“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么?各处的米象潮水一般涌来,过几天还要跌呢!”
“我们摇到范墓去粜吧,”在范墓,或许有比较好的命运等候着他们,有人这么想。
但是,先生又来了一个“嗤”,捻着稀微的短髭说道:“不要说范墓,就是摇到城里去也一样。我们同行公议,这两天的价钱是糙米五块,谷三块。”
以上是叶圣陶先生《多收了三五斗》的节选,虽然故事的年代距今已久,然而类似的故事直至今日,却仍然在不停地上演着,只是这次的主角换成了中国企业,米行换成了国际市场。
稀土金属是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航天工业和国防建设。作为稀土的主产地,中国却不掌握定价权,有时甚至以猪肉的价格来卖。
国外的买家消耗起来可是惊人的。经过多年贸易,目前中国的黑钨矿已差不多被采空,白钨矿只能再开采20年左右,稀土储量从以前占世界的85%降低到现在的58%,钼可采16年,锌可采10年。与之相对的是,美国稀土储量虽位居世界第二,但其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已经被封存,钼公司也基本停产。此外,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等都已经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的稀土资源,从中国进口作为其自身的储备。
稀土称得上是赔得一塌糊涂,茶叶怎样呢?中国的茶叶虽不是战略资源,用在航空上估计也只能当饮料,但赔得更惨。
浙江的茶叶多年来占据全球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根据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公布的数据,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我国茶叶出口逆势上扬,出口量万吨,同比增长2%,一举打破近5年出口量均在28万吨以上未达到30万吨的局面;出口金额突破7亿美元,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3%,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均创历史新高。[1]浙江省宁波市茶叶出口量减价升,主要出口非洲地区。据宁波海关统计,1—6月份,全市共出口茶叶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9%,价值5 227万美元,同比增长。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吨3 386美元,增长22%。据了解,宁波市茶叶主要出口到非洲地区,前三位国家分别是毛里塔尼亚、冈比亚和科特迪瓦。绿茶为主要出口品种,出口额达4 万美元,占宁波市茶叶出口总额的九成以上。
看起来茶商好像是赚了,但其实秘密在下面这段话里:“浙江的茶叶价格卖得比往年高,但这是建立在成本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上的。”20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就已经超过7%,劳动力、能源、物流成本等均有不同程度上涨,绿茶出口价格的涨幅不仅不能抵消这些上涨的成本,利润空间反而缩小了。
越卖越贱,越买越贵,折腾来折腾去就是赚不着钱,中国这是怎么了?就算中国人乐善好施,贸易也不是这个做法。其实说到底,一切都是一个词的错——定价权。定价权重要吗?当然,定价权的缺失更使中国在粮食、原油及其他大宗商品的安全性上得不到任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