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原油定价为何失语?(4)

定价权博弈 作者:祝继高


进口地位被动,受制于人

由于缺乏原油定价权,在原油进口中缺少主动权,这种被动局面容易被人利用。与其他国家不同,前面提到过,我国的原油进口中有一个比较怪的现象,那就是价格越高,反而买得多,价格降低的时候,反而买得少。这种“越贵越买,越买越贵”的现状与我国目前在国际上缺乏原油定价权是分不开的,我们不能真正把握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规律,处于信息不对称的被动地位,因此不能因势利导,掌握原油进口价格的主动权,从而在原油进口中蒙受损失。由下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呈快速递增趋势。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对石油的需求与日俱增。如果我们不能掌握石油的定价权,那么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性循环,始终受制于人。

中国有超过一半进口原油来自中东,然而中亚国家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是中国的近邻,所以双方在油气合作领域本应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美国通过控股及参股等形式,竭力插手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油气投资及国际合作项目,力图控制中国油气供应的中亚源头。中国虽然具有利用中亚石油资源的地缘优势,但还没有将地缘优势转变为政治和经济优势。

油价的多米诺效应

2005年广东一度出现的“油荒”事件,正是我国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的反映,它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原油定价权的缺失必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与油价相关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石油、炼化类行业中,也包括航空、汽车、家电等行业,石油价格的上涨,必然会使它们受到一定的波及。但原油价格上涨影响的远不止油品价格及与石油直接相关的行业,它还会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石油涉及的行业广泛、产业链长,国际石油价格影响到国内油价后,通过产业链一步步传导,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也直接影响到普通消费者。目前,国际石油价格对国内价格传导的一般途径有两种。

传导途径一:国际原油价格——国内油气产品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交通运输业价格——用油工业品价格——居民燃气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CPI。这一途径主要是通过油气产品来进行传导的,对CPI的影响是直接的。

传导途径二:国际原油价格——国内有机化工产品价格——塑料、橡胶、化纤等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产品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CPI。这一传导途径主要是通过有机化工产品来传导的。

可见正是这种定价权的缺失,致使我国各个行业都易受到冲击,最终影响到人民生活,也会波及整个经济的安全,使国家面临风险。

缺乏原油定价权的原因

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影响原油进口价格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其在许多方面不可替代的自身因素外,也有人为投机炒作的因素,当然,更有近些年频繁的恐怖溢价原因。近几年国际原油价格所呈现的是无规律的变动,使许多专家、学者以及分析者们倍感困惑。

对外贸易依赖

近几年,我国原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原油进口量不断增加,原油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到2004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已经超过1亿吨,达到了亿吨,2007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到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为,国际能源署预测,中国2020年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届时将超过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太平洋成员国(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规划净石油进口的总和,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经济复苏将大幅刺激中国这个第二大能源消耗国的燃料需求。根据海关统计,2010年1—12月我国累计进口原油总量达到亿吨,同比增长,比上年同期增速加快个百分点,表明国内原油需求持续增加。2011年国内原油需求将继续较快增长,但增速将有所降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