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投资导向”的项目今天已经举步维艰,单单有一个好的项目是不够的,从一个好的项目变成一个好的企业,必须借由蓝天战略导向来做全面的引导与提升。“资源导向”和“机会导向”只能完成项目的植入和落地,产业链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缺乏的是明确的战略导向和战略思考。
以手机增值服务为例,所谓蓝天战略就是变“对抗战略”为“创造战略”。 蓝天战略不是问那些30%使用手机增值服务的人,而是问那些70%不使用的消费者为什么不用手机增值服务?我们过去的手机服务是在做“增加服务”而不是在做“增值服务”。什么叫增加?你做30万像素,他就做80万、120万、360万;你做铃声,他就做彩铃;你做短信,他就做彩信,这就是“增加”,在功能上做附加,最终导致红海的恶性竞争。手机的蓝天战略怎么做?石岩的答案是“做梦想”。他举过一个例子,手机的主要功能充其量只有三种:“打电话”、“接电话”和“发信息”,但是现在每个手机都有几十种功能,大多数消费者从来没有用过,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些功能,功能的叠加和开发对他们没有意义。石岩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什么呢?他举例说,开国际会议的时候,同步翻译会经常换人,因为劳动量非常大,同步翻译工作非常烦琐、复杂。石岩的梦想是设计一个简单的语言变换功能,可以用现在的芯片、软件把它放到手机里,不用带任何翻译,用一个蓝牙、一个红外线就可以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让手机成为一个能够走遍天下的同步翻译器。石岩认为中国大多数的企业家都没有很好的外语基础,让他们再拿几千个小时学外语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这种翻译手机的市场潜力非常大,这款手机一旦问世,在价格上不用多涨一分钱,就和现在的手机价钱一模一样,就会使现在的传统手机退出市场。有了语音翻译这种功能,可以使你再也不用为语言发愁,这样的手机不用加价,就能使整个行业重新洗牌。
这个创意好吗?我认为这个想法很有创新性,是个不错的创意。但是,石岩转而又说,日本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在研发这种产品,并且即将问世。也就是说,我们对一款手机、对一款产品梦想的速度都比别人慢十年!今天我们常常叹息我们的品牌不是“中国创造”而是“中国制造”。但是我们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叹息呢?我们连做梦的速度都比人家慢上十年,何谈创新?如果这款手机明天上市后,中国的手机行业又得买人家的芯片往里放,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别人生产手机壳!手机行业如此,电视、汽车等很多行业都是如此,购买人家的核心技术,而自己却去做组装这样的低价劳动。中国人很聪明,但是聪明的中国人现在却只能跟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新技术的背后,去模仿,去购买,去组装加工。因为我们梦想的速度比人家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缺乏中国创造的原因所在。
科技创新不是摆样子。过去我们都想做百年老店,后来都想做上市公司,而现在只要拿到风险投资就算成功了。我们淡漠、忽视了梦想的力量,而梦想的比赛首先是文化的竞争!
在20世纪80年代,流行文化是戴蛤蟆镜、穿喇叭裤、盒式砖头录音机、听邓丽君的歌。盒式录音机从4个喇叭、8个喇叭,一直发展到12个喇叭、32个喇叭,在大街上经常会看到带蛤蟆镜、穿喇叭裤、扛着录音机,一边走一边唱的年轻人,在当时这是一种最时髦的文化。年轻人的这种行为方式来自于港台琼瑶的琼瑶剧、李小龙的武打片、四大天王的流行歌曲,如此等等。港台文化艺术进入大陆,同时也带来了商业消费趋向的转变。因为有文化提前登陆,所以我们对港台的商业和产品接受起来自然而然。在港台文化之后,日本文化又风靡大陆,日本的《追捕》、《阿信》、《生死恋》、《七武士》、《血疑》、《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等影视产品抢滩中国,这个时候我们发现真由美的飘逸、高仓健的冷酷,居然那么吸引我们,所以我们开始淡化港台产品,接受了日本文化。与此同时,我们身边的消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本的电视机、汽车、冰箱、电子产品悄悄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而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我们事先接受了他们的文化、他们的艺术、他们的精神,所以我们在接受他们产品的时候顺理成章。同样,在美国,有一个比航空母舰更厉害的武器,它就是“好莱坞”。好莱坞每年有几百部大片输出,我们已经习惯于在美国大片的影响中生活,把看美国大片当成一种精神寄托和生活方式了。美国可以将生活用品委托中国生产、电器产品委托日本生产、化工产品委托欧洲生产,唯独电影永远在美国好莱坞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