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发展、超越中国传统文明(14)

人间正道 作者:胡鞍钢


毛主席说,批判地对待传统、又批判地对待西洋,“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此即谓之“通三统”、“张三世”。

为未来“新中国”立法的人当然不止一个,而康有为是其中之一,这就是所谓:“一卷《大同书》唱响了红旗”。

当下,有人以为西洋代表普世价值,亦有人以为儒家代表普世价值,不过,恰恰从儒家的角度看,这两种说法均是不妥当的。华夏、西洋,统统不过是“新周”、“故宋”,只有通过?判地继承华夏与西洋,只有改革和改造华夏与西洋,方才是追求“天下大同”的“至太平之道”,而各执一端,各奉一世,这不是张三世,不是通三统,此离孔子之道也远矣。

那样的态度,也不是共产党人所应坚持的历史辩证法的态度。

振奋武德

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文明的另一个改造和发展,就是振奋和发扬了“武德”,并从这一点上,深刻地改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和性格。

在中国共产党兴起之前,中华文明的武德,也已经失落了近千年了。今天回溯这个历史过程,也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大致说来,春秋时代,军人以贵族为主,军人自然是很被尊重的,故而有“武士”和“武德”之说。而军人、武士被尊重,并不是因为他掌握暴力,而是因为他有能力制止暴力。“武德”的解释来自楚庄王,他提出“武”的字义便是“止戈”。

看看《商君书》最重要的篇章《农战》,便知我国历史上最健康的尚武时代,便是秦,“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有这样的民风、这样的制度,自然便有天下无敌的军队。西汉因为继承了秦“农战”的传统,因此才能够击溃匈奴,但是,?为西汉偏重亲戚权贵,秦以战功行赏罚的制度,即使在武帝时代,却也已经被严重破坏了。《史记》通过对李广命运的描写,所谓“虽小,可以喻大”,其微言大义就在于此。李陵《答苏武书》可谓千古名篇,而这便是对汉武帝偏重亲戚权贵,破坏秦的军功赏罚制度的控诉。其中在驳斥苏武“汉与功臣不薄”时,李陵这样说到李广:“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李陵更感叹自己因为没有战死,便被朝廷灭门,苏武为汉守节19年,更无封赏,如此重亲贵、轻功臣的制度,再希望延续三军用命、为国死战的“秦制”,诚如李陵所说,“此实难矣”*。

果然,到了东汉时代,汉人一般都不愿当兵,也不能当兵,兵源多依赖内附的外族,所谓“五胡乱华”之根源,因此早已种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