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黄万里先生衣着之研究/韩石山(2)

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全新修订版) 作者:赵诚


建国后的23帧照片,可分为“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三个时期。

“文革”前,五帧。分别为第60页,建国初在唐山交大任教时与同事学生的合影,时为冬季,穿中山装棉衣;第76页,1957年夏打成“右派”前与家人合影,西装上衣,大翻领衬衣;第98页,1957年10月,刚打成“右派”后与妻子在自家庭院合影,开襟毛衣,翻领衬衣;第209页,1963年夏,带长子黄观鸿探望父亲黄炎培,祖孙三人合影,白色衬衣;第132页,1965年夏,小女儿参加高考,学业优异却受到父亲连累未被录取,在家中与妻子、女儿坐在一起的合影,不太清,似毛衣。这当然是因为,时代变了,不宜穿西装了。纵然如此,也不是一下子就变了,全都变了。

不是一下子变了,是说建国初期两三年,在唐山交大,还是穿西装的。他的学生,后来成了著名水利学家的王三一教授,在回忆文章里说:“初见黄先生时,他西装革履,留着日本式的小胡子,喜欢跳舞,翩翩起舞时,神态十分潇洒。”(第58页)

不是全都变了,是说遇到特殊场合,该穿还是要穿的。调到清华大学后,直到“反右”前,黄一直是水利系工会的副主席和清华教授俱乐部的主任,组织舞会是他的职责,跳舞是他的爱好,有那么一段时间,年轻漂亮的女助教李亚莉,几乎成了他的专职舞伴。据李亚莉回忆说:“黄先生特别爱跳舞,但他没有舞伴,因为黄师母不爱跳。所以,他常常带我和黄师母两个人去,我就成了他的舞伴。”(第106页)这样的场合,必是西装革履无疑。

文革中四帧。一为第140页,似乎坐在自己家里,怀抱两个小孙女,面容肃穆,穿对襟中式棉衣。一为第147页,从江西鲤鱼洲回到北京后,1972年春与在京的姐姐弟弟合影,面容沉静,中式棉衣。一为第149页,1972年春,从三门峡水库工地回京探亲时摄于中山公园,头发灰白,面容苍老,身穿厚厚的中山装棉衣,或许是中山装外套,内衬棉衣。

有一段文字,可以想见他在三门峡下放劳动时的穿衣状况,其时工资冻结,每月只发20元生活费,工作是打扫厕所。据沈英回忆:“黄先生心胸开阔,豁达乐观。一个大专家被贬到三门峡打扫卫生,用砖垒厕所……我记得有时黄先生随清华的人去开会,当地人并不知道黄先生的身份,有一次把他也请上了主席台。回来后黄先生又挨批了一通。对这些无端磨难和凌辱黄先生都泰然处之。他看得很透,知道是怎么回事。每天打扫完厕所后,就在楼道里练太极拳。”(第153页)这个故事的吊诡之处是,已沦为政治与经济双重贱民的黄先生,仍然衣着整洁而气宇轩昂,以致不明内情的当地干部,把他当成了清华水利系三门峡基地的负责人之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