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31)

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全新修订版) 作者:赵诚


黄炎培劝长媳回美国

黄方刚

黄竞武之死意味着,黄家第一批出国留学的三兄弟都英年早逝。当年三兄弟学成后回国,黄万里的堂兄黄自任音乐教授,是有名的作曲家,1938年5月病故。大哥黄方刚在大学任哲学教授十六年,其中最后一段是随武汉大学迁至四川乐山任教,1944年1月,在抗战最艰难时死于贫病中。现在竞武又死于非命。作为父辈的黄炎培先生,白发人送黑发人,哀痛异常。他在竞武遇难后著文悼念:“当时一个个送他们出国,迎他们回国,景物都在眼前,对他们抱着多少期望,到今天,我还在世,他们却一个个都完了。”这里面包含了多少人生的无奈!

大哥黄方刚死于抗战造成的贫病,这笔账可算在日本侵略者头上。二哥黄竞武死于国民党手中。大哥死后,留有一妻三子,承炎培先生照顾。当时大嫂并不想回美国,而是想在中国把孩子抚养成人,后因时局变化回了美国。

民主党派的一些人那时对美国对西方还有幻想,他们认为中国建设需要依靠美国帮助,民盟中的一些成员和美国驻华大使馆以及司徒雷登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关系。黄炎培作为民盟的核心领导成员,1947年11月在国民党的严厉打压下,不得已参与了“民盟自动解散”的决策,对沈钧儒等人1948年1月在香港召开的只有部分民盟中委参加的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持不同意见,不赞成这次全会的一些观点,其中之一就是“不赞成提出反美口号”。1948年10月,张澜、黄炎培、罗隆基三人开了一个小会,以“民盟留沪中委”名义起草了一个反映他们立场观点的向中共建议书,其中前两条是:1内政上实行议会制度;2外交上采取协和外交方针,即对美苏采取同样友好的方针。当时美国也不希望未来中共领导下的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为此,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和使馆的其他工作人员多次向中共转达信息,希望未来的中美关系能得以良好发展。1949年5月15日,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齐艾斯送了叶笃义(曾代表民盟领导人张澜、黄炎培、罗隆基负责与美国联系)一本美国国务院印发的用英文译出的、南斯拉夫同苏联决裂之前铁托与斯大林的来往信件。叶当时准备从香港赴北平。据叶笃义回忆:“从信件中可清楚地看出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压迫小国的情况,铁托忍气吞声,斯大林咄咄逼人。可以得出结论,同苏联搞在一起是不好受的。他说,我到了北平之后,如有可能,就把这本书送给周恩来或任何其他高级领导官员看一看,他们可能看不到苏联同南斯拉夫断交的详细真实情况……我到达香港后看到毛主席在1949年7月1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文章,其中明确提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我就把这本书丢在香港,没敢带到北平。”叶笃义《虽九死其犹未悔》62— 64页,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9。在叶未到北平之时,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张、罗二人由中共地下工作人员营救脱险(张澜、罗隆基5月10日被国民党逮捕)。这时司徒雷登由南京赶来上海,约见罗隆基,托其向周恩来传达这样的口信:中国如能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他可以向美国政府建议,给予中国六十亿美元的援助,帮助中国经济建设。罗隆基到达北平之后,在传达这个消息前,听说已有人做出了相同的传达,受到批评,于是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一边倒”向苏联的对外政策公布后,黄炎培先生知道中美关系势将发生重大变化,于是劝美籍长媳回美国去,告诉她,不然可能处境不好。这确实是有先见之明。在这一点上,黄炎培先生到底是社会活动家,头脑是清醒的。黄方刚妻子为美国人,生有三子。长子黄十九,为纪念十九路军抗日,祖父黄炎培起的名字,现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从事航天事业。次子黄海川、三子黄岷江后来都随母亲回了美国。现在,三兄弟中一人已去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