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02

光有爱还不够:帮助孩子构建自我 作者:(法)克洛德·阿尔莫


被精神分析实践所推翻的错误观念

对儿童及其父母逐年累月的精神分析实践表明,上述两种观念,即认为“爱是永恒存在”以及“爱总是有益”的观念是错误的。

爱不是永恒存在的

父母与孩子之间,爱不是永恒存在的。有些父母无法爱自己的孩子,并且与人们想让我们相信的相反,他们并非因此就是天生缺乏某种基本器官的恶魔。其实,在人类中,父母之爱不是自然产生的。父母对子女的关系并不像动物那样是由本能编排好的,而是一个言语与欲望问题,而这种欲望可能因个人经历而被阻断。

比如某些父母没有能力爱孩子,因为他们无法给予孩子他们自己都没有得到过的东西。要给予孩子爱,就要求父母本身有爱。这只有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才有可能: 他们在童年时期享受过自己父母给予的爱;如果没有的话,也能在今后的个人生活历程中意识到这种缺失。缺失感终究代替不了已缺失的爱,但它能让当事人勾勒出缺失之处的轮廓,让他能够在内心最深处圈出自己未曾得到的爱的位置,并由此把这个空位变成模具来制造给孩子的爱:“因为经历过被剥夺爱的痛苦,我懂得父母之爱对孩子的意义。这种爱,我会给你,我会给你别人未曾给过我的东西。”

不幸的是,那些在童年时没有享受过父母爱的成年人,并非所有人都能意识到自己过去生活中存在的缺失。确实,只有在小时候曾就自己的“生存情感状况”与其他孩子进行过比较并意识到自己的特殊,他们才会产生这种意识(“我很清楚,我的伙伴儿伊夫与他父母的关系和我家完全不一样”)。而且,这种意识的产生意味着巨大的痛苦。不经历痛苦就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缺失”……因此,每个人都试图,至少是无意识地试图避免产生这种意识,试图从脑海中抹去对空白和缺失的记忆,忘却自己未曾愈合的伤口。

一些人做到了这一点。

因为他们能够做到自欺欺人地生活。关于自己的童年,他们向别人讲述的(更是讲给自己听的)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其中所有严重的痛苦都被删去了:“我的童年?……哦,没什么可说的……和大家的一样……”

或者因为他们坚持用一种纯理智的眼光来看待这种事。他们心里很清楚,但不再有任何感觉了:“我很清楚我的父母不爱我,但那又怎样……我也就这样过来了!”对于这部分人,精神分析治疗有时会让他们感到惊讶,因为这种治疗能在他们最意想不到的时候揭开被掩去的伤疤,让他们流出自己本以为干枯的眼泪:“这太可怕了,我不知道这件事过去曾让我感到如此痛苦!……”

其他一些成年人尚未意识到自己过去生活中曾有过的缺失,因为这种缺失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当事人已丝毫不能进行必要的回顾来意识到它的存在。他们的世界如此缺乏有人情味的人际关系,如此不近人情,以至于他们的词典中严格来讲根本没有“缺失”这个词。为了生存,他们很早就必须“适应”环境,并且这种适应总是以某种内心世界的毁灭为代价,而他们却往往对此毫无觉察。他们的生命就像有些植物,虽然没有生长必需的水分与土壤,却成功地进行变异而存活下来。他们身上被阻断了人性的发展,结果他们变得像石头一样,石头是不会爱的。这些成年人主观上感受不到痛苦,因为他们为了避免死亡或堕入疯狂,已经过早自我麻醉了。他们这种没有人情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看来没有丝毫不正常,因为他们不知道还存在别的生活方式。他们让自己的孩子分享这种生活方式,而丝毫意识不到它可能带来的毁灭。

然而有些父母有一天会在接受心理治疗时意识到这一点。比如一位刚生下第二个孩子的母亲,她接受心理治疗已经好几年了,但此时才哭着说:“太可怕了。我居然今天才意识到。我对第一个孩子是那么无情。当然我从来没有打过他,我也总会尽心尽责地照顾他、抚养他。但是我不和他说话,在他面前,我没有任何感受。我脑中只有一个想法: 他应该得到良好的教养(爱干净,不任性等)。我从来没有想过他的感受,更没有想过他会有感受。我就像一块石头一样,我总以为这是正常的,因为我的母亲也是这样对我的。她是实用型的。实用型的,仅此而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