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0回(1)

美国演义(下册) 作者:曹德谦


第180回 英国佬重演敦刻克 史迪威勇取密支那

希特勒自杀后,欧洲战场的战事乃告结束,剩下来的只有一个东方的日本。日本虽小,但却是一个不容易对付的顽敌。

在攻打日本这场战役中,美国竟找不到一个真正的盟友,苏联保持中立。英国准备抓印度和东南亚,不问他事。挑来挑去,只有重庆的蒋介石勉强够得上充当打日本的盟友,所以杜鲁门就把驻重庆大使赫尔利召回国述职。赫尔利回华盛顿述职后准备迅速返回重庆,但就在预定要启程的前夕,杜鲁门在白宫进晚餐时忽然从收音机中听到了赫尔利当众宣布辞职的特大新闻,把这位总统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要说清楚赫尔利问题还须从史迪威谈起。

原来在珍珠港事件以前,美国虽然同情中国之抗战,然而为了怕得罪日本,一直没有给中国以像样的军事援助。待到日、美开战,美国才体会到中国战场之重要意义。1941年12月31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提议组织中国战区,并告已商得英、荷、澳、新诸国同意,公推蒋介石为中国战区统帅。蒋介石考虑再三,始于1942年1月2日复电,同意接受,并请罗斯福推荐一亲信高级将领,担任战区参谋长。在陆军部长史汀生和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联合推荐下,罗斯福就任命了约瑟夫·史迪威,并晋升他为三星上将。

史迪威生于1883年,是1904届的西点军校毕业生,曾多次来华,能讲汉语,是美国军队中少见的中国通。他第一次到中国是1911年,在北京看到了满清政府之垮台;第二次来华是1919年,看到了“五四运动”;第三次来华是1926年,看到了北伐;第四次来华是1937年,看到了“七七事变”。他曾任驻华美军第15团营长,而当时他的顶头上司就是团长马歇尔。所以马歇尔早就欣赏史迪威是一名能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猛将。

史迪威的汉语是在北京的一个语言训练学校学的,史迪威这三个字就是他当时学校中所选定的中国名字。他在北京待过好几年,住在北京东城东总布胡同三号。那时他一家六口,夫妇二人外加四个孩子。但他一家子却雇用了男女佣工15人,厨师保姆样样具备。其实他仅仅是一名小小的驻华使馆武官,像他这样的官衔若住在美国国内的话,本来是连半个保姆都雇不起的。只因为中国人的工资太低,史迪威竟在中国做上了大老爷。

不过史迪威并没有老爷味道,他曾往山西帮助阎锡山筑路,深入基层,实事求是,获得了阎锡山的夸奖。后来又到陕西去帮助筑路。所以他对华北一带的人民生活是深有体会的。他曾观察和研究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军队,并且还得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结论。他说:“国民党军队在冲锋时,连长站在最后面,他的口号是:‘兄弟们,向前冲啊!’共产党军队在冲锋时,连长站在最前面,他的口号是:‘同志们,跟我冲啊!’这就是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的本质的区别。”

在史迪威的日记中,还有这样几段话:

 我对中国士兵和中国人民深有信心:伟大、有民主性格,但受着恶劣的统治。没有等级隔阂、没有宗教偏见,老实、勤恳、能吃苦、乐观、有独立性格、能容人、态度友好。

我是根据我亲眼所见来判断国民党和共产党的:

国民党:不顾人民生活、贪污、混乱、税多、言行不一、囤积居奇、黑市横行、与敌人做交易。

共产党:减税、减租、减息、提高生产和生活水平、言行一致。

史迪威一到重庆,就谒见蒋介石,向他申述了自己的身份。原来他此次来华,竟一身六职:罗斯福总统私人军事代表;对华租借物资管理统制人;中英美缅甸战区司令官;滇缅通路监督人;在华美国空军指挥官;中国战区参谋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