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01 & 1-09-02
“再也不买衣服了!”这是老妈最常说的一句话。说是一句口头禅,有点夸张,但老妈的确在打开衣柜柜门时经常这般自言自语或者有点表决心般的“表”给我和她自己听。开始时,我总是好言相劝,说:“没必要呀,该买还是要买的”。而之后,我几乎只是听听而已,因为我发现,老妈其实就是说说而已。她的确是该买什么买什么,甚至不该买什么也买什么!
按照我老妈的老妈,即奔九旬的外婆的说法,她女儿的衣服多得可以开百货店了。当然,这也是老外婆常说的一句话,多少都有点夸张和不满情绪掺杂在内。而对我而言,无论是以一个女儿的身份,或是一个“专家“的身份,也都空前认同外婆的说法:我老妈的衣服的确太多!但多得不是开百货店,而是可以摆“地摊”了。
老妈是一个典型的传统的贤惠的中国女性(只要你看到她,就知道贤妻良母长什么样),具有勤俭治家,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在她看来,衣服只要过百就是贵,所以,恁经济水平上涨,消费观也一直停留在两位数水准。
然而,老妈毕竟也是做过领导的、现代的、城市的人;毕竟也有些隆重的、半隆重的,有意的、无意的要“秀”一下的场合或聚会,一些能撑场的衣服还是必要和需要的。而每每那时,翻遍衣柜无果的她就恨不得坐着火箭去买新衣服。但有趣的是,忙活到最终总还是两位数或比两位数多不了1位数的服装,有点像中了魔咒般原地使劲画圈。
我曾多次忍无可忍地问老妈,“难道不可以少买一些,买好一些么?”但老妈总是振振有辞给我算账说:“你花1000元只能买一件衣服,而我花1000元可以买10件衣服,并且还能10天不重样。你说哪个划算?”最初听到如此的“划算”理论,让不擅算帐的我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但一时又找不到太好的反驳理由,结果劝谏总是不了了之。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大意是“别和妈妈争辩,长大了你就知道妈妈总是对的。”说心里话,我挺认同的。至少从实践来看,妈妈很多让我当时不理解的话在之后都证明了其精确性。但唯独在“穿衣重质还是重量”这件事上,我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尤其在系统学习和专业从事形象顾问工作后,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无数次证明“穿衣重质精于重量”,“少买一些,买好一些,才是大智慧”!
理由一:正如圣人孔子都有过“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失误,常人基本无法逃脱“被貌相”或“观貌相”的局。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衣如其人”,衣服已经俨如一个人内在的说明书,服装“品质”更是不小心站到了与人的“品质”齐眉之高度。
理由二:现代人擅于投资理财,某种程度而言,衣服如同股票。购买劣质的衣服就犹如买到垃圾股,入手即贬值;而优质的衣服则如同蓝筹股,长劲十足。从长远看,既省钱还能助衣橱和本人升值,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投资。
理由三:优质的衣服可独挡一面,登得上大雅之堂。既可免除需要讲门面和场面时的措手不及或手忙脚乱,还可缓解“衣服少一件”的思想烦恼和心理压力,功效不亚于宽心剂和省心丸。
然而,即使这么言之凿凿,老妈“轻质重量”的消费观仍然屹立不动。她总是煞有涵养地听听,结果该怎样还怎样,就算她也清晰地看到自己“不停地买还是不停地少”、“不停地少又不停地花”的恶性循环;也清楚地知道我(就是她女儿)就是研究从事形象领域的“专业人士”。
于是,我只有自怨自艾,任由老妈自流。结果,那天刚一进门,老妈就迎上来真诚地说:“我想通了,你说得对,衣服就要少买一些,买好一些!”我一愣,忙问:“啊?太阳咋就从西边出来了呢?”老妈呵呵一笑,很是难为情地说:“今天我可丢人丢大发了!和一群老同学出去玩,一个同学当众指着我的脖子问, 咦,你的脖子怎么了?怎么黑乎乎的? 我低头一看,发现是自己系着的那条30元的丝巾一激动出汗(掉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