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三国英雄们的教子方略
一、一代奸雄曹操的教子经
曹操,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被当时的品评家许劭誉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孟德,二十岁时就被拜为仪郎的官职。他敢作敢为,执法如山,后来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得势后领兵击败了多股封建势力,逐渐统一北方,官至丞相及大将军,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有多种著述传世。同时在子女教育领域,他也有其独到的思想和做法。在三国那样一个英才辈出、群雄竞进的时代,曹操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人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 ,他从十八岁开始执政,称雄江南。那曹操有没有生出像孙权这般英雄好汉的儿子呢?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曹操是动用自己手中的特权使儿子们无功而受禄,无才而受位,无德而受尊,还是对儿子们严格要求?我们来读读历史上著名的一代奸雄曹操的教子经。
《诸儿令》——曹氏激励教育法
曹操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他用自己严格的教育培养出了著名的神童曹冲、颇具文学天赋的曹植、颇具大将风范的曹彰、一代帝王曹丕等,为后世留下了著名的教育心得。他在《诸儿令》中说:
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亦未知用谁也。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意思是说:现在寿春、汉中、长安三个地方,我打算先各派一个儿子前往督率治理。我想选择慈善孝顺不违背我命令的,也不知道用谁好。儿子们小的时候虽然受到宠爱,长大后是人才,我也一定重用他。我说一不二,不但对部属不徇私情,对儿子也不想有所偏爱。
曹操把儿子下放到基层去锻炼,让他们有所成长,激励他们好好练就本领。并且根据儿子们的兴趣和特长,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曹操的家庭教育工作做得好,大儿子曹昂被调教得德行有佳,二十岁举了孝廉,而且曹操早年也教他习过武,对他十分疼爱,当做接班人来培养,只是可惜,在作战中牺牲了。
二儿子曹彰,有着黄色的胡须,被曹操亲昵地称为“黄须儿”。自小善于射箭御马,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从不畏避险阻。年轻时便曾经多次从军征伐,志气慷慨激昂。曹操问他的志向时,曹彰说:“想要做大将军”,曹操立刻对儿子的志向表示高度赞赏,并且问:“做将军要怎样?”曹彰答道:“要披坚执锐,遇到危难时挺身而起,不犹豫回顾,身先士卒,而且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曹操就引导他向“武将”方面发展,教他习武,向他传授军事知识。并且告诉他,做大将军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除了要勇猛善战外,还需要有谋略、有智慧。于是督促曹彰去学习《诗经》、《尚书》等。
后来的太子曹丕,曹操不准他成天在宫廷中生活,而是把他带在自己身边,让他生活和学习在转战南北的军营中,在战火中经受锻炼。曹操着重培养他治国治军的能力,以增长掌握政权的才干,曹丕成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
曹植自幼聪慧,十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所以对他的培养也是不遗余力。比方说,在曹植二十三岁那年,曹操是这样告诫这个儿子的:“我从前做顿丘县令时,年龄是二十三岁。回想当时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在今天来看,也是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如今你也已经二十三岁了,能不发奋努力吗?”拿自己作为榜样来激励儿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