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彩书摘(17)

从耶路撒冷到北京:一个杰出犹太家族的中国情缘 作者:(以色列)欧慕然


父亲作为埃泽尔成员重返中国

1948年,我父亲接受埃泽尔组织派遣返回中国执行一项重要任务。

那时离以色列国宣告独立不久,联合国作出决定,在巴勒斯坦建立两个独立国家:一个犹太人的国家,另一个是穆斯林的国家。以色列方面同意了,但是阿拉伯国家反对批准这项决议,相邻的阿拉伯穆斯林国家准备发动战争。很明显,以色列要作好准备,以应对不期而至的战争。我想,要不是由于这个原因,我父亲也不太可能再回到中国了。我父亲是泽尔成员,他受到这个组织委派,前往中国犹太人社区筹集捐款,资助以色列购买军火,准备战争。埃泽尔组织在英国当局的眼里是个非法组织,他们随时有被捕的危险。

当我父亲1948年回到中国的时候,中国国内战争还在进行,旧政权还控制着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部队正在与蒋介石政权的军队进行最后搏斗。斗争尚未结束,但是结果已经可以预见,中国的前途就要改变,一个新的中国就要出现。

上海的犹太人社区捐出了大量款项,在派遣父亲的组织看来,这次任务完成得非常成功和意义重大。当时在上海和天津的犹太人当中,有人为鼓动大家捐献作出过巨大努力,这位人士现在仍在以色列身居高位。许多年以后我遇到一位妇女,她告诉我说,她父亲总共捐出了10万美元。我估计她未免有些夸张,但这毕竟反映出我父亲这次回中国募捐相当成功。到了天津,父亲也像在上海一样,遇到犹太人社区慷慨解囊。

父亲在他的自传中还谈到重返中国的另一个情节。一天他乘火车从上海去天津,从车窗往外看去,只见沿路田野里农民架着牛耕种他们的小片土地,见不到一台拖拉等任何机械设备。这时他想起他的中国朋友老严,想起他所说的中国农民的状况。父亲写道:“如果中国农民的状况不改变,中国的前途会面临巨大危险。”

我不得不遗憾地说,回顾我父亲当年所说的中国农民状况,今天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依然如故。中国为改变农民生活状况和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作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显著成就,但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想,父亲60年前看到的中国人民面临的重大挑战,今天依然存在,也许这是中国一个最主要的内政问题。

“哈尔滨人”莫沙夫注“阿米卡穆”

以色列建国初期,新移民大量涌入,国家面临如何养活猛增人口的严峻问题,建立新的农业定居点是唯一出路。这项至关重要的大事落到了我父亲的肩上。

以色列国独立之后,父亲受命筹建一个组织,负责推动农业定居点的建立,安排移民的生活和工作。于是,过去的哈尔滨电气专业学生、荷兰奶牛场的打工仔、以色列的庄稼汉,承担起了一份艰巨的重任,需要安排好那些从来没有到过农村、对农业一无所知的人们,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农民。父亲在建立先进有效的居民点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一个居民点和父亲生活过的哈尔滨关系密切,这就是上面谈到过的莫沙夫“阿米卡穆”。

2008年的逾越节期间,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人员应邀访问了“阿米卡穆”莫沙夫——位于以色列西北部的一个农业定居点。这家由哈尔滨贝塔成员创建的莫沙夫,成为中国人常去的游览地,它是中国-以色列两国人民友好的鲜活证据。遇到别人不了解村庄的来历,我就骄傲地告诉他们,我父亲是这个莫沙夫的创办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我们第三次搬家来到一个新地方,这段生活对我后来的人生道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父亲一心要在农业方面搞出点名堂,他希望组织一批人建立一个新的农业定居点,坚信这样做他就会如愿以偿,证明他离开中国回到巴勒斯坦是对的。他考虑另辟一个更好的地方,以利全力发展农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