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国学与太极拳:中国人必修的文武之道

国学与太极拳:中国人必修的文武之道 作者:蓝晟


《国学与太极拳:中国人必须的文武之道》(简称《国学与太极拳》一书,是蓝晟先生撰写了10年的著作。本书打破国编太极拳与传统太极拳的分野,站在国学的高度对太极拳进行了重新定位和梳理,并阐述了太极拳总的练拳要则和内涵,因此,本书适合学练各家各派的太极拳爱好者和国编太极拳爱好者研修研读。

《国学与太极拳》共计5卷10章,全面阐述了太极拳以武证道的功夫修持奥义及国学与太极拳的辩证关系,以武拳文练的思维,证明如果想理解国学经典所阐述的智慧,最方便法门就是修炼太极拳。本书还以以太极拳架之构成元素的方式,来讲解拳架之内功机理和训练途径(构成单式招法的内功修为),帮助初学者和老拳迷理解十三总势和内功心法不仅仅是招式和功法,而是贯穿于每招每式的总则、气韵、节奏;更是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之时空运动的根基、功用、功能。

本书依据古拳论《太极拳释名》,从太极之理、太极之相、太极之功用,三个角度,对太极拳的定义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太极拳乃整体为本的修持之学、内省之学、躬行之学,是远非西化之体育的所能涵盖的中华瑰宝,作者认为,太极拳就是国学——乃国故之学和躬行之学的合一;乃国粹中帮助我们开启形而上智慧的钥匙、途径,因此,太极拳是非物质形态的国学,是以拳印证国学(儒、释、道)经典精髓的和修身合一的修持。舍此,不能深入认识太极拳的真意。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依据小乘、中乘、大乘的次第,对已存在的太极拳形态、流派、渊源,进行了全新划分,帮助太极拳学练者、太极拳研究者、国学爱好者、养生爱好者更好的认知太极拳,并归纳了一套拳架至少有16种练法,这些练法,不见诸于各家太极拳著述中(或散落于各家各派的中,不形成文字),如阴阳、雾气昭昭、劲源上手、球体、开合、架虚摸空等等练法,这对于太极拳爱好者开阔视野,提升练拳境界极有帮助。

作者撰写本书的同时,开始了教授太极拳的历程,他除了在自己所创办的国学太极馆(原名为混元文化馆,现为智勇文化学院下属机构)传授太极拳外,还应邀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华太极智慧学院、中经名人俱乐部、企业家国学堂、明伦书院、深圳招商银行、香港互联网协会、香港出口保险局等机构讲学和传授太极拳,教学相长之际,他对当代人学练太极拳之目的和走向,对太极拳内感和拳架规律,有了深切之把握,本着损有余补不足的想法,本书并没有贡献出一套太极拳套路供大家学练,而是拆分详解、点破了太极拳套路演练时应该具备的摸鱼状态、点线面体、球感、眼神修炼等等内功要素,从而帮助学练者自己融进自己所学练的太极拳套路中,从而更丰富、完善自己练太极拳的内在感觉和内涵——因此,本书融包容、超脱、气度于字里行间,淋漓尽致的内华外显浩然正气充沛,展示了国学和太极拳无限之魅力所在。

由于作者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并在教学相长之际,和学员多方互动,因此,在本书中,还择其要选登了国学和太极拳共修之答疑释惑30余则,即可看出作者生命智慧的情趣所在,又有生动直观,针对性强。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用很多国学经典的语言和实例,来阐述的太极拳的要义,如《红楼梦》、《西游记》、《老子》、《论语》、《易经》、《心经》、《黄帝内经》等等,这些,对于理解太极拳和国学一体的论述,很有帮助;此外,书中所阐述的理法,处处不离太极拳经典论述和师承传、自身的太极拳体认,由此观之,本书所述所言,有根源,有来历,有故事、有情境、有实例、有哲理、有方法、有步骤,读来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当然,书中也有很多是形而上的论述,则必须学练者继续用自身的实修,来印证之——行文至深处,言语道断也。

能不能帮助阅读本书 的读者解决问题或帮助学练者更好的掌握太极拳理法,这是衡量一本太极拳著作的根本要求。本书,专门奉献帮助读者获得身心健康,图文并茂、方法实用,学练便捷,帮助大多数人奠定太极拳之内功基石的方法——太极混化法,并随书赠送了该方法的学练DVD 光盘,作者本人亲自示范动作,并以内功心法的方式来喊口令词——这个太极混化法口令词,亦是融国学躬行和太极心要于一体的。根据内功心法口令词的提示(意念、精神状态),读者不仅能很轻松的学会、操练,而且相当于作者本人给学员带功,从而有效提高学练者的功力水平,学练者需要做的就是准备好DVD机——播放——68分钟的太极混化法之旅就开始了。如果能每天坚持,相信对于身心健康会有很大帮助。

当今时代,科技昌明,信息量大,而人文精神弱化——身心越来越分离,思维却多点活跃,这就造成人的定力不够,心不能专一,虽然很多人心气高远,内里的实证实修却显著不足;学科划分越分越细,打通之则越来越难,本书的问世,则醍醐灌顶的告知我们,文武双修之道统,在中国中断久亦,必须复兴之,而复兴的的路径,作者认为,必须从小扎下文武双修之根底,这个根底,就是国学和太极拳。

当然,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对此是否能做肯定之语,大可商榷,或者不必进行争论,而是自己根据自己的体认去总结、归纳,从而让我们能更有智慧,有担当,如是,则就是你自己的文武双修实践了。比如韩寒,文乃作家、公共知识分子;武,乃赛车手、赛车冠军也。总之,文武双修,不可拘泥。

总之有传承,有归纳,有见识,这就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本书作者,为了实现自身文武双修的梦想,从中国的极北之地大兴安岭起步,沉潜磨洗地拜师学艺,访友印证,历7位恩师之教诲,并承接其中3位文武双修之大德的心法要义,默识揣摩于河北和北京的燕山山脉、深圳的笔架山、香港的太平山、意大利的罗马、米兰等,心开大解,悟得中华文化,乃文史哲不分家、拳功道一体,象数理合一的整体智慧,因此,而撰写了本书。希望能获得有缘人的共鸣,以其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