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节 太极拳是优化生命的智慧(2)

国学与太极拳:中国人必修的文武之道 作者:蓝晟


二、通达太极拳真谛的理论——含三为一

太极拳的核心秘密是什么,如何理解太极拳呢?许多人都有这个困惑。

根据许多太极拳前辈的论述和自己接触的几位太极拳的明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太极拳的“拳”不是握紧了拳头的意思,而是当掌握、把握之意来理解;这里的“太极”阴阳要这样认识——阳面指的形体动作,阴面指的人的神意气。那么,连起来说,就是人要掌握太极的阴阳变化规律。这个规律是宇宙的变化规律,根据人天合一说法,所以,这个规律也一定能贯彻到人的身心的各个层面。

此外,真正的太极拳至少应包括太极拳架(动作招法)、太极术功(内功心法)、太极道统(一脉相传的道德修养之学问)三部分内容,缺少了任何一部分都不是完整的太极拳。

太极拳架(动作招式)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套路,也就是太极阳面的锻炼内容,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都以这方面的锻炼内容为主,岂不知这只是太极拳三分之一的内容。这样天天以套路为主的太极拳修炼,可取得活动筋骨的作用,但对提升智慧和能力的帮助不大,对思维方式的改变也很有限。

对于太极术(内功心法),魏树人先生是这样表述的:“神意气是构成传统太极拳艺之内功的三要素。通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途径和方法训练、积储而成内功。太极拳内功蕴藏在拳架之中,主导、催促着形体产生与内功变化相关的动静、开合的运动姿势。这是太极拳阴(内功)阳(拳架)相生,内外相合之基本规律的体现。”

对于太极道(意识修养),孙禄堂说:“道在拳为内劲。”但是,我的一位老师则明确指出,道是规律和法则,对于人来说,道是修筑符合自己人生使命的精神品质,是人生境界通过自我优化与宇宙规律相契合的过程。如果我们能以太极的包容宽厚去待人,以太极的全神贯注去做事,以太极的“舍己从人、不卑不亢”去处世,则人生就会充溢生命的喜悦和宁静。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含三为一地把太极拳架、太极内功心法、太极道(意识修养)融为一体进行修炼吧!这样你会收获太极拳的整体效益。

此外,在太极拳、太极文化的修炼过程和熏修过程,还必须抵达“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这个过程中,是不断悟觉不住于太极拳架、不住于内功心法、不住于太极理论(得鱼忘筌、过河扔筏)的过程,最终是实现无架子、无心法、无意念想法(无意之中有真意)。

三、 通达太极拳的内在理由——优化生命

20世纪60年代,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有一个小伙子,“先是全身浮肿,数月不消,时常头昏眼花,心跳过速,低烧不退,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到医院一查,肺部有很重的阴影,医院最初怀疑是红斑狼疮,治了一阵不见好转。转了几次医院,又被推断是结节性动脉周围炎,这两种病都是很难医治的重病”。“就是在这样日日与病魔相伴的日子中,我结识了太极拳。”

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王选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关键就是“我的每一天都是从一个小时的太极晨练开始的”。 王选这样总结到,我“懂得用太极拳保护自己”。 

大学者梁漱溟一生痴迷于太极拳,通过太极拳等传统文化的熏陶,他能以平和的心态、宠辱不惊的太极境界对待人生的得与失,苦难与挑战。1974年,他遭遇长达7个月,大小100多场批斗会,这期间,他不仅坚持着自己的正确主张,更是经常在批斗会的间隙,旁若无人地打起太极拳来。正是由于太极拳的滋养,经历了许许多多坎坷的他才得享95岁的高龄。

对于太极拳。一开始,我们或许只能从健身的角度来理解它,但是,随着太极拳修炼进程的深入,其“行走坐卧不离这个”的神意灵明,精神状态“如鸡孵卵”、“如猫捕鼠”般的宁静专一,内气之“气宜鼓荡”与外气之“自然之水”的妙趣天成,皮肉筋脉骨所构成的躯体,以“无形无象,全体透空”般的大气,昭示了人的生命所能抵达的至高境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