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无用?
我们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义。是否能感觉到无用是因人而异的,何况乍看无用的东西日后也有可能派上大用场。我们却几乎每天都能在日常生活中用到这个词,而且也很难再找到如此重要却又含糊的词汇了。
大约2年前,我开始觉得需要认真思考无用。此前10年间我一直从事车流、人流及其堵塞的研究。我以为堵塞乃是社会的无用。车辆拥堵就会晚点,晚点会造成时间的浪费。此项浪费的经济损失额高达每年12万亿日元。另外,拥堵也会引起多次加减行驶速度,从而过量消耗燃油,造成能源的浪费,二氧化碳的增加也无益于环境。
人流拥堵也会形成无用。比如前往主题公园游玩,却因为人流拥堵而只能欣赏两三个加场节目表演。由此,不仅带来不悦的记忆和疲劳感,还会感觉浪费了大好的时间和金钱。遇到灾难从大厦里跑出来避难时,大家蜂拥聚集在出口,混乱拥挤难以挪动,反而延长了避难时间。因焦急与拥挤造成的混乱,大家都会深受影响。
过量生产造成的库存可以说是工厂生产车间的无用。当然这也是一种堵塞,库存不仅施压于经营,还会因资源的浪费而造成环境的破坏。
如此想来,我们的社会到处是堵塞,遍地皆浪费。我们如此卖力地清理堵塞其实也是在消除无用。要消除无用,就必须明确何谓无用。现阶段,我对此疑问的研究与解答就在本书中。
我的上本书《堵塞学》是我10年间研究的成果。与此相比,“无用学”才刚刚诞生。尚未积累起如“堵塞学”一般的研究成果,所以我原本打算晚些提笔。但是,我却强烈感受到必须向混沌的现世问清楚“何谓无用”,于是毅然决定提前动笔编写此书。因为我在对无用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发生原因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足以左右今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由于课题深刻而远大,我甚至准备每五年编写一本《无用学2》、《无用学3》。对我们人类而言,对无用的考量是触及本质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无用之用。有时做些无用之事反而能放松身心,给次日的生活增添活力。曲径亦可通幽,适度的“舒缓”和“闲暇”乍看无用,实则不然。
本书在思考无用时,除了以《堵塞学》为参考之外,生产车间的“无用清除活动”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和山田日登志先生的讨论则引导我叩开了无用学的大门,他持续30多年从事无用清除活动,以指导佳能和索尼的经营改善而闻名。如果只将其用做生产车间的改善手法未免过于片面可惜。其实无用清除活动普遍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问题,这样的改善方法实则潜藏着无尽的可能。
与堵塞无异,从微观到宏观,各个层面都存在无用。所谓无用学,即广泛考量无用的普遍性及其本质,从科学、经济学、经营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加以分析,这不仅是堵塞学实践篇的一部分,更与环境、粮食、资源等问题,与人类的幸福等所有方面广泛关联。如果透过无用看世界,则能从不同的视角见到不同的问题。
当今时代资本主义横行,金融系统如生物般在全球增殖,大型公司也可能瞬间破产。未来变得难以预见,人类的不安也与日俱增。虽然未来由我们决定,但是看起来当今世界却将我们置身于如此不容踌躇的境地。所以我盼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实现今后的社会的美好略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