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华尔街变形记(4)

追逐高盛 作者:(美)苏珊·麦吉


回溯历史,可能从来也没有什么时候,大众对金融系统是真正完全满意的。不过当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担任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的时候,他就已经认识到这个国家需要一个能够顺畅运行的金融系统,这对刚刚成立的联邦是至关重要的。汉密尔顿的措施包括建立美国的第一个国家银行,换言之就是央行,叫做美国第一银行。其目的是取代联邦成立之前13个殖民州政府各自为政自行发放货币,货币和经济政策都各不相同的窘境。汉密尔顿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秩序明确、高透明度、崭新的金融系统,从而帮助新联邦还清战争贷款,发展工业,渡过经济难关。

华尔街是位于曼哈顿下城的一条狭窄通道,华尔街的命名还是因为在16世纪,这条街道曾是与荷兰殖民地北部边境的分界线。得益于汉密尔顿建立崭新国家金融系统的举措,这条叫做“墙街”的街道一下子成为新国家金融市场的心脏地带。就是在这条街道上,小贩们时常在街角晃荡,寻找买家,投机倒把,倒卖美国国债或是当时美国屈指可数的几家公司的股票。(在当时如果想买到由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领导的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国债,必须有内部消息才能知道要在华尔街哪个灯柱下等着才有机会。)最终由于纽约州法律规定严禁这些“有害”的路边交易,华尔街的金融交易才搬进了室内。二十多个商人聚在一棵梧桐树下,讨论出了一个协议,而这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奠基协议。第一次交易会议是在纽约街头一个咖啡厅召开的,直到1817年,交易所转移到华尔街40号,月租金200美元,纽交所就一直在这里运作,直到搬到纽交所现在位于联邦大厦正对面的这个小广场。今天,这张写在一张黄色纸片上的梧桐树协议被珍藏在美国金融博物馆,美国金融博物馆就在离纽交所不远的华尔街48号,这里曾经是纽约银行的总部,纽约银行也是由汉密尔顿一手创建的。

“你相信吗?如果汉密尔顿现在还活着,我觉得他不会对现在整个金融系统变成这副样子感到太惊讶的,” 纽约大学教授迪克·西拉如此评论道。西拉教授是纽约大学享有亨利·考夫曼津贴专攻金融机构及市场史的著名教授。满头银发、个子不高却精神矍铄的西拉教授,对近来发生在华尔街上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仿佛有种早已看透的从容不迫。在金融历史博物馆里,他站在当初辉煌无限现在却受万人唾弃的花旗银行前任领导人罗伯特·鲁宾、桑迪·韦尔,当然还有查尔斯·普林斯的画像前,脸上虽然带着微笑,却也能让人看出不屑的神情。西拉教授正在撰写一本专门研究汉密尔顿的书,他说汉密尔顿对于美国金融系统的构想从来都不是只以一个机构为主导的,无论这个机构有多大、多成功。“金融系统应该是以实现不同金融功能为目标的各种机构协同工作,而不应该仅仅由一个大机构,或是依附在一个大机构底下屈指可数的那么几个声名远播的机构来主导的,”西拉教授解释道,“汉密尔顿预见到金融市场总会有泡沫或是混乱的时期。但从长期运行的角度来看,如果这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能够进行资本合理配置,能够为投资者带来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功能,而不要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那么这个金融系统就是正常运行的,这也是汉密尔顿对金融系统的预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