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欧,平原用来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商船满载着商品往来于海上的时代,北欧还被大面积的森林所覆盖。这片森林的居民就是凯尔特族。凯尔特人是希腊人取的名字,罗马人叫他们高卢人。今天虽然只剩下爱尔兰,但是在古代,这个民族却占据了欧洲最辽阔土地。
公元前六世纪快要来临的时候,凯尔特人开始了迁徙。他们不是大规模地从居住地涌出,而是像后浪推前浪的波浪一样,从北方向东、向南、向西涌去。位于最北边的民族赶走离自己最近的部族,失去家园的这个部族又把距离他们最近的部族赶走,像这样,他们开始了向东、南、西三个方向的推进。被赶到南方的凯尔特人翻过阿尔卑斯山,在今天的米兰到波河流域一带定居下来。
最初,凯尔特人并没有对罗马形成威胁。因为从罗马到那里,不仅有亚平宁山脉横亘其间,而且埃特鲁利亚人的势力范围也还在。当时的埃特鲁利亚人除了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还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但是,随着罗马废除埃特鲁利亚系的国王,开始共和政体,埃特鲁利亚人转变成了罗马的敌人。罗马敢于与埃特鲁利亚人为敌,表明了埃特鲁利亚人的实力已经大不如从前。开始走下坡路的埃特鲁利亚势力和处于上升期的罗马的力量在这一时期应该是交叉的。
……
公元前390年夏天,凯尔特人翻越过亚平宁山脉后开始南下,他们沿着进军路线一路攻打特鲁利亚的城市。
凯尔特士兵的骁勇善战传到了罗马。他们使用的主要武器是剑、矛和贴着皮的木制盾牌。士兵们身上披的是铜制盔甲。根据其在军队中的地位,通常盔甲上装饰有不同种类的羽毛。凯尔特军队由骑兵、步兵和战车组成,他们常用的战术是先用战车冲击敌军的阵营,然后,步兵和骑兵再杀进去。他们的军队中还有这样一群人。每当战斗打响,他们就脱去身上的衣服,只戴着金项圈和臂环投入战斗。
凯尔特人有一个习惯。每杀死一个敌人,就割下此人的脑袋,挂于自己的马脖子上。战斗结束后,回到家中,把脑袋浸泡在油中。向客人展示敌人的头颅是他们接待贵客的待客之礼。
公元前390年,凯尔特人的目标指向了罗马。埃特鲁利亚的城市丘西首先遭到他们的袭击,于是向罗马派去使者请求援军。但是,此时的罗马自顾不暇。
从丘西到罗马相距一百二十公里,中间既没有山脉相阻也没有河流相隔。而且可以视为缓冲区的维爱也早被罗马灭亡。
罗马陷入了一片恐慌。担负起防御指挥的波比利奥斯?雷纳要求罗马人鼓起勇气与敌人决一死战。他说:
“尽管我们和拉丁族、萨宾族等战斗,但是战斗结束后,他们会成为我们的同盟国。所以,我们不应该把他们这样的民族看做敌人。可现在我们面临的敌人残暴至极。如果我们不杀死他们,他们就会把我们杀死。”
可是雷纳能够召集组织起来的罗马军队不仅为数少,而且难免有些仓促。
公元前390年7月18日,罗马军队在台伯河上游迎战来敌,结果很快被打得七零八落,残兵败将夺路而逃,四散奔命。
凯尔特人开进了毫无防御能力的城市罗马。据说环绕罗马的城墙的城门大开,罗马沦陷。蛮族开始占领罗马,并持续了七个月。
……
城市遭到严重破坏,重建工作很快开始了。平民们不再要求把首都设到维爱。他们觉得罗马之所以会遭此劫难,是因为保护罗马的诸神利用凯尔特族之手来惩罚试图抛弃它们的罗马。卡米路斯说,抛弃罗马的人不再是罗马人。他的这句话深深印在了经历过凯尔特人入侵后的罗马人的心中。
如果只是重建遭破坏的罗马和恢复罗马市民的团结,那么因凯尔特人入侵而受到的伤痛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治愈。但是,罗马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才重新站立起来。因为邻近各部族看到罗马面对蛮族入侵,感到束手无策,只能屈服,于是纷纷离它而去。拉丁同盟也夭折了。不仅如此,昨天的同盟国转脸变成了罗马的敌人,他们试图乘机消灭罗马。建国三百六十年,共和政体实行一百年之后的罗马,不得不从头来过。
公元前509年确立共和政体的时候,罗马曾经被迫重修王政时代建立的同盟关系。那时,重修同盟关系是为了政体的改变,为了战胜埃特鲁利亚军,实现独立,是新局势的对策,不像公元前390年,是因为战败。
不管怎样,在当时,凯尔特人占领罗马绝对是一大新闻,甚至传到了希腊。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罗马的惨败。公元前390年后的再次兴起比公元前509年无疑要困难得多。
与雅典、斯巴达及迦太基相比,为什么只有罗马能变得如此强大?是希腊人波利比乌斯提出了这一问题并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而开始执笔书写罗马史。他非常重视公元前390年凯尔特人的入侵,他认为这是罗马开始走向强大的第一步。不小心掉入谷底后,唯一的办法就是爬上来。但是掉入谷底并坐以待毙的民族不在少数。尽管罗马人在公元前390年一度掉入了谷底,但是,罗马人终究是罗马人,尽管速度缓慢,他们还是一步一步地爬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