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旦过了这道门槛,胡萝卜大棒就可能会得到与其初衷正好相反的结果。本来是想要提高积极性的机制最后降低了积极性;本来是想要激发创造力的策略最后却抑制了创造力;本来是想要让好人好事越来越多实际上却让好人好事越来越少。与此同时,奖励和惩罚没能限制消极行为,反而让它们大爆发,让欺骗、瘾癖和目光短浅的危险行为越来越多。
这很奇怪,不过胡萝卜大棒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会失效。但正如爱德华 .德西的索玛拼图实验所证实的,很多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有效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与我们的直觉正好相反:我们希望得到的越来越少,不希望得到的越来越多。这就是驱动力2.0系统的漏洞。无论我们是在印度发卢比,还是在以色列用锡克尔,无论我们是在瑞典抽血,还是在芝加哥画人物写生,这些问题都会出现。
我们希望得到的越来越少
一部在美国文坛最经久不衰的作品,给我们上了一堂有关人类积极性的重要一课。马克·吐温在其著作《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第2章里写道:
汤姆接到了一个无聊的任务,把波莉姨妈75平方米的栅栏刷成白色。这项工作一点都不能让他兴奋,“生活对他来说太乏味了,活着仅是一种负担。 ”
就在汤姆正要灰心绝望的时候,一条“聪明绝伦,妙不可言”的妙计涌上心头。他的朋友本漫步到他面前准备嘲笑他的时候,汤姆做出了很疑惑的表情。他说,把颜料涂到栅栏上不是苦差事。它是一种特权,是一种内在激励方式。这活儿看起来很诱人,当本问他能不能亲自刷几下的时候,汤姆拒绝了。直到后来本以自己的苹果作为交换,汤姆才给了他刷栅栏的机会。
很快,其他男孩也来了,他们都掉进了汤姆的圈套,好几个男孩都刷了栅栏,而且最后这都算做汤姆的功劳。
从这个有趣的情节里,马克 .吐温提炼出了一条重要的有关积极性的原则: “所谓‘工作’就是一个人被迫要干的事情,至于‘玩’就是一个人没有义务要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