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问与答(10)

寂静之道 作者:希阿荣博堪布


问: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家事,每天还要和孩子斗智斗勇。很想修,总苦于时间不够用。师父啊,我该如何是好?

答:在家人要工作、要照顾家庭,的确没有太多的修行时间,所以更应该珍惜,每天再忙,也要安排一定的时间修行,尽量争取多的时间修行。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随时随地修习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智慧。比如在工作中和同事发生冲突,你可以修忍辱、修慈悲心;如果你的孩子把家里搞得一团糟,你可以修空性,告诉自己眼前的一切都如梦如幻;照顾父母,引导父母学佛,这是报答父母恩德,也能为自己积累福报资粮;戒杀茹素,护生放生,这些不需要占用很多时间,却是非常殊胜的法门。

问:一直没办法对那些给我带来伤害的人释怀,她们把快乐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我一直想知道如何才能放下,才能原谅。若是再说到悲悯之心,就更加不知道如何做了。

答:对那些伤害你的人,尽量去理解他们内心的痛苦烦恼,原谅他们对你的伤害,实在不能马上做到,不用着急,慈悲心的训练可以一步步来。先对亲近、喜爱的人修慈悲心,然后将这种慈悲延展到一般人,最后到伤害过自己的人。当你生起菩提心,当你的菩提心日日增上,有一天,你会发现,曾经无法释怀的心结已经烟消云散。

修行不易,难就难在要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

问:上师,若他人回报你的慈悲以冷漠、不关心甚至厌恶,何以我们收获的是安乐?

答:我们不可能除尽大地上的荆棘瓦砾,但是当我们给自己的双足穿上一双舒适的好鞋子,我们的脚下便变得柔软。如果你把自己的快乐系缚在别人对你的态度上,恐怕你永远也得不到安宁。安乐是自心的感受。当我们慈悲待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住内心的善良,并且不期待对方立即回馈同样的善心时,我们的内心会越来越开阔,越来越坚强,这便是安乐的源泉。

问:有的师兄建议我不要与外道有接触,要避而远之,是为了善护法身慧命,不可以结缘,以免将来这个果成熟了堕入外道,说要成佛以后,任运救度有情。如果佛教徒只想自己得一点法,躲避着外道(若家里父母亲朋是外道躲不过吧),不接触,不去感化影响,不把佛陀最殊胜的教授弘扬,要到成佛后才去救度有情,那佛教的未来不容乐观啊。请师父慈悲开示,对外道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应该如何做?

答:在家修行的人不可避免要与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跟我们有着同样的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我想避免矛盾冲突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从基本人性出发去与人交往、沟通。在宗教、性别、职业、社会地位等等不同的背后,大家都是人,都希望被理解、被关怀,都希求快乐,不想遭受痛苦。先认识到这一点,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大内心的容量,对众生慢慢地由衷地生起亲切感,愿意去感受他们的快乐、悲伤、孤独,愿意去谅解、去帮助。这在我看来是佛教徒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应首先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再谈如何与外道相处。没有内心的开放和悲悯,我们无法突破自身的局限,也很难切实地利益有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