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工作路线图中4万英尺的部分也许只在非常情况下才有必要进行全面反省,但也可以是任何时候,不光是上文提到的转折期,还有短期目标出现问题的时候。规划不久的将来要实现哪些目标的唯一办法,是瞭望远景。有些时候,再次鼓起勇气向前冲的唯一办法,就是重新激活理想。
现在就是未来
目标和愿景的真正奥秘不在于它们描绘的未来,而在于它们对现状的改变。我从没见过未来是什么样,我总是牢牢地站在现在。但是,对未来的设想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当前看待问题的视角和对舒适区的考虑。
长远愿景的真正威力在于,你心里有了理想的图景,就会想象自己正在做一件大事,而不是一名无名小卒。我请你设想一下,5年以后你成就斐然,比方说,你实现了富裕、自由和舒适,有了美满的家庭和信手拈来的机会,那么,你会度过一个怎样的星期天下午啊!可是,如果我让你把时间段缩小到两周以后,你的兴头也许就不那么足了。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个人脑海中对自己未来的构想,会影响他的神经模式和自我认识,进而支配他观察事物的态度,主宰他对变化的适应性。这里有一点很有趣:人的大脑只喜欢保留他的一部分自我认识,即他认为自己名至实归或者将来能做到的部分。这就解释了人们为什么对目标设定和愿景有抵触心理。我发现,人们给自己确立的目标或者理想的自我形象必须至少具有51%的可信度,才能牢牢扎根。如果目标太低,就不足以构成挑战并带来显著的变化,不足以挑起让人跃跃欲试的欲望;但是如果目标高不可攀,人们就会下意识地轻视它,暗示着它实现不了。
理想确定以后,再把它逆向回溯,由短期目标转化成可执行的项目,再由项目转化成下一步行动,一路过来,就可以实现惊人的效率提高。GTD方法基本思路的戏剧性表达就是:结果是什么?下一步怎么做?当“解决全球饥饿问题”这样高瞻远瞩的目标转化成具体的下一步行动,比如“给约翰打电话,商量厨房提案”和“上网搜索粮食分配问题的研讨会情况”时,是相当令人振奋的。你会摩拳擦掌,马上行动起来。
说到这里,我的经验是,只要确立了愿景和长远目标,经常想着它们,它们就能产生结果。我自己的许多成绩,起因就是幻想或者偶然想到的主意。我一直放不下,把它列在“将来/也许”清单上,写在理想描绘中,画在藏宝图里,一再强化自己的意识。即便我没有具体指明要执行的项目和下一步行动,它在我心里也走完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终于让我觉得不执行它就难受,进而努力去实现它。
所以,除了要在“4万英尺”的愿景与具体操作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你还必须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愿景,这样,即便你没有主动实施它,它也会渐渐积累到足够的势能,于是你为了把它从脑子里排除出去,也会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向前看是人性使然,必要时站在适当的视角,自觉地把这种本能放在大背景下,更是让生活和事业双丰收的一把重要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