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有几个这样的下午,和释迦,和老子,和孔子,和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一起,不必说话,只是静静地感受他们的温暖和光芒。
但我知道,要走近他们,我要先完成我自己,成就那自我的光芒……
【持戒】
修行为什么要先持戒?持戒是先管住自己的神魂意魄志,五藏神定了,人就无妄念,就纯粹专一,肉身也就安定了;然后由肉身的“定”养成习惯。当善德、善行成为一种习惯时,人就从一种被动中走出来了,灵就出来了,修行就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事而非做作了。
对身体,对生活,对一切,当追求完美;但要明白的是:真正几于完美的只有心灵。
“佛”的境界绝不是离开现实的人生去寻求,他存在于每一人的生命之中,每个觉悟了的与宇宙永恒光明共存的人、每个破除了“我执”“断见”的人、每个为全人类的幸福而自觉奋斗的人,他就是佛。
佛的梵文原意就是觉悟者,在这个时刻,宇宙之法与我的本质合为一体,克服了欲望和自我保存的本能。它并不否定“小我”,而是要完成从“小我”到“大我”的扩大和升华。由此,生命开始变革,开始形成超越时空的那种极致的美感。
诗
末法时代就是没有诗的时代,就是感性被窒息、被扼杀的时代。人会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脆弱——但这种冷漠和脆弱都缺乏神性,充满了可怕的动物性。
在这世上,光做“人”是不够的,最好还要做一个诗人,最起码是个骨子里有诗意的人,那样你与世界的对话就丰富而且充满意义了。
【诗】
由“言”和“寺”组成,言是心灵独语,寺庙是道场,那么“诗”就是道场里的长啸;是内心能量的外化;是修行者孤独的情感表达。
中国文学,最初是四言,然后是五言、七律,再往后是词,是曲子,是散文,是小说……越来越散漫,越来越曲折,越来越虚妄,越来越啰嗦……心,也就越来越……涣散。
【诗人】
是最原始的系统性思想者,他用词句组成意识的盛宴,颠覆或强化你对世间的无穷感受。
《诗经·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些都是愁苦灵魂的抒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三个字了不得,大境界啊。
【思无邪】
第一,用佛家的话讲,叫做“正思惟”。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出发点要正。第二,真性情。真性情是什么?敢爱、敢恨、一片童真,不在意输赢。
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一定是超越语言的。快乐可以用舞蹈来表现,但是痛苦是表达不出来的,让人窒息。“微我无酒,以敖以游”:不是我没有酒来解我忧愁,是困在我内心的忧愁太深了,即使喝醉酒我也达不到那种自由的状态。
《诗经》:一切诗意的、高雅的、蒙太奇式的圆满。
中国应该有最唯美的电影,因为中国有《诗经》。
可惜,导演们都不看《诗经》。
不同的时代,人们靠诗来释放自我。
气势狂放莫如帝王:
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即便是流氓也得有大苍凉)
曹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即便是奸雄也得有大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