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2年的时候,贾森·格林、维卡他什·巴拉博士以及里克·卡什曾写过一本书,名叫《供需新规则》(The New Law of Demand and Supply),描述了我们所看到的需求超过供给的局面。在书里,我们没有否定供给与需求的重要性。相反,我们肯定了亚当·斯密250年前在《国富论》一书中所展现出来的睿智。在这250年间,资本主义或许已经发展得更为复杂,但是正如我们所写到的,无论它怎么复杂,都还是保留了商业中最基本的两个支柱,那就是供给与需求。也就是说,不管资本主义怎么发展,供给与需求还是能够在市场中起到调节作用。那些最成功的人、最好的策略,抑或是那些成功的公司,它们的成功都在于能够很好地捕捉到供给和需求所暗示的内容。
真正改变的,是次序问题:在1776年和1976年,把供给放在需求之前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但是现在,在21世纪的转折点处,我们已经看到了发生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转变。在我们写作《供需新规则》一书的时候,这种转变已经非常明显了。这些转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在全球化时代,经济周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
· 在几乎每一个行业中都存在过度供给的情况。
· 定价权的丢失。
· 消费者可以随时获取精确的定价信息,从而终结了信息匮乏的时代。
· 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我们意识到,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需求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这种转变却是与绝大多数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的,因为那些现代企业仍在不断地尝试完善它们的供应链。
“供应链是能够被合理管理的”这一理念,最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虽然“供应链管理”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被提出的)。但是80年代之前,美国公司就被迫放弃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当时,日本工业采用了戴明/朱兰质量模型,使大量高质量产品以极低的价格涌入美国市场,给美国的公司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美国的公司面临的局面十分令人担忧:亚洲拥有廉价劳动力、更高的制造效率,以及对质量更高的追求。还有一些其他的宏观经济因素,都使得亚洲国家拥有难以追赶的优势。于是,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司很快得出一个结论,它们要想翻身的话,唯一的希望就是尝试着跟上步伐并且大力发展供应链,以此来参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