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江湖也讲潜规则

金庸政治学(一) 作者:叶克飞


四大名著之外,被后来者研读最多的怕就是金庸小说了。或从人物性格下手,或由文化角度着眼,或用历史眼光打量,或自政治视野切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解读者自可凭本领说事,虽然各呈己见,互不统一,但只要能自圆其说,就不怕天花乱坠。这种圈子内的小规模百家争鸣并非什么坏事,是作品深入人心并颇有味道值得细细揣摩的明证;相反,有的作品虽也畅销一时,但其后却少有人理会,只能说明自身营养不足,没有油水,不值得咂摸。诸位,几曾看过琼瑶同志的大作被一五一十地拿来做分筋挫骨般的解析呢?

当然,有人对“过度阐释”这种作法已然提出了异意,认定这个时代的信息污染便与之关系莫大。《金庸政治学》的作者看到了这一点,并坦承了自己的走火入魔:“金老下笔无意,但每一次人手分拨、人员排名,以及很多个针锋相对的场景,都能让我与现实生活扯到一起,派系、制衡这样的政治名词总在我脑袋瓜里飘来飘去……”给读者的感觉很像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对于那些在金庸小说中寻找刀光剑影和热血沸腾的人来说,作者将天地会和红花会的诸豪杰的事迹纷纷扯到了政治学和潜规则上,的确让他们不以为然,认为作者把书读歪了,牵强附会地把其心中的潜规则套到江湖诸英雄的头上。

但仔细想想,武侠虽说是成人的童话,大多还是依循着世间的常情,江湖也并非丝毫不沾染庙堂之气的真空地带,特别是与古龙大异其趣的金庸标志的江湖,绝非一味徜徉山水间的纯然的江湖,而是与历史上的多个王朝紧紧相关,郭靖、乔峰和袁承志等人都是在面临家国大难时显出了侠之大者的英难本色。大家都知道,连遨游天上地下的众仙都逃脱不了玉皇大帝制定的天庭法则,这些两条腿的江湖草莽人士又如何能真正地无拘无束,笑傲江湖?金庸不只在报上写小说,他还写政治评论。岳不群和左冷禅这些虚构的人物一问世,不是就被东南亚的一些政党拿来往对手脸上贴标签么?说到底,江湖是人的江湖,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

不过,有人说政治是世界上肮脏的东西,往快意长歌的江湖角色身上喷上官场规则和政治色彩的福尔马林溶液以作标本,的确是寻红花会众侠客这样的人物和众多读者的晦气。书中还提到“郭靖是史上最强投资者”,主要从他的人品入手,月夜爬悬崖得全真派的内功心法,赠汗血宝马得黄蓉芳心,都是他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大气度。正是这种气度,往往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这样的推论还算简单,较有趣的是对《射雕英雄传》中丐帮净衣派和污衣派此消彼长的争斗以及对《碧血剑》中华山派掌门人归属的问题的看法,作者都是从现代管理和政治学模式着手,花了不少的篇幅来步步推论,最终得出了所谓的“美食家不易当丐帮主”和“选掌门,顺便选个隔代接班人”的认定,这样的言论一经出手,恐怕爱吃叫花鸡的洪七公和没有像师侄冯难敌那样有声望的徒弟的袁承志一时都难以应对。

文/申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