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普通的女孩也想过成功,她的梦想是站在舞台上唱歌。然而,这个女孩子并不漂亮,但这并不妨碍她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是有一天,她的梦想受到了打击。在一名著名音乐人的制作室里,一盆冷水向她泼了过来:“你的嗓音和你的相貌同样不漂亮,我看你很难在歌坛有所发展。”听了这话以后,女孩并没有选择离开,反而默默地留了下来。梦想那么远,成功那么远,她能做的只能是把握好现在。她端茶,倒水,制作演出时间表,替歌手拿演出服装……别人问她为什么,她郑重地说:“不为什么,这里是离我的梦想最近的地方。”终于有一天,她微笑着站在了自己的舞台上,用并不惊艳但十分温暖的嗓音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她就是刘若英。在成为歌手刘若英之前,她忍受着巨大的寂寞和无助,但她从来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成功从来都伴随着痛苦和寂寞,寂寞是成长所必须承受的“痛”。
当我们年轻时,谁没有遭遇寂寞,痛恨寂寞,并想摆脱寂寞呢?成功之前,只有你一个人在踯躅前行,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赞美,甚至得到了更多的嘲笑和打击,没有人会把目光多留在你身上一点。在成功到来之前,你需要一天天在冷清中度日而且还得继续前行。然而,有人将这份寂寞当成了一种储蓄,以积少成多的投入换取更丰盛的财富,积存在生命的仓库中。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并长期跟踪下去。心理学家给一些四岁的小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可以吃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二十分钟,则能吃两颗。面对糖果的诱惑,有些孩子急不可耐,马上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却能等待对他们来说是无限漫长的二十分钟。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们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唱歌,有的甚至睡着了。最后,他们终于吃到了两颗糖。这个实验后来一直继续了下去,那些在他们实验时就能等待吃两颗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而不急于求成。而那些迫不及待只吃了一颗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容易有固执、优柔寡断和压抑等个性表现。当这些孩子长到上中学时,就会表现出某些明显的差异。对这些孩子的父母及教师的一次调查表明,那些在四岁时能以坚忍换得第二颗软糖的孩子常成为适应性较强,冒险精神较强,比较受人喜欢,比较自信、独立的少年。而那些在早年已经不起软糖诱惑的孩子则更可能成为孤僻、易受挫、固执的少年,他们往往屈从于压力并逃避挑战。研究人员在十几年以后的考察中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的学习成绩要相对好一些。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有耐心的孩子在事业上的表现也较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