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又窄又陡的木楼梯走上二楼,昏暗的光线下,一排排靠墙而且高至楼顶的木格子里,整齐地码放着一块块木制的印版,直至三楼。这些印版可以说是德格印经院的“镇宅之宝”。从印版的数量上说,德格印经院是三座印经院里最“富有”的。不仅如此,德格印经院的印版不仅有经文,还涉及历史、科技、传记、藏医、历算、语言文字等诸多方面,内容相当丰富。
至今还在使用这种原始印刷技术的地方已屈指可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印经院受到了无上的推崇。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这里早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印制工艺流程,无论是从刻版、造纸、印刷、装订到销往各地,所有的步骤都井然有序。由于坚持全手工的流程,印经院现在不得不面对现代印刷业的严峻挑战,但德格人依然在每天下午把印好的经书打包,发往各个藏族聚居区。不管未来如何,它都会在光阴荏苒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留下那亘古不变的印记。
触摸这些经版,好像在触摸几百年前的历史一样,让人感到敬畏。据记载,当年的雕版工人,每天只能刻字一厘米,且不能有任何差错。一块长约30厘米、宽约5厘米的经版,要经过100多天才能刻成。
现在,300多名印经院的雕版工人每天可以尽兴地雕刻经文。但他们依然沿袭着许多严格的工艺要求,如印版的原料选择、打磨工作等,还要经过10多道工序,才能制成一块印版。按规定,每年他们只能印10部经书,避免经版因使用过多而损坏。
三层上面是经书晾晒和装订处。印制好的一沓沓经书就在这里晾干,然后装订好发往经书销售处或某个寺院。由于手工印制量很少,这里的经书价格不菲,一套大藏经目前售价40万元,而且还是供不应求。
天边的鬼湖
“2002年7月31日,清晨8∶00,狗叫声打破了这个小村庄的宁静,天空中的云层很底。”
高原的第一缕霞光照亮对面的纳木那尼雪峰,一条洁白的云带缠绕在神峰的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