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扎实,让成功更持久(1)

任凭风:且听雨 作者:童小茜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

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

此诗名为《题壁》,出自《千家诗》,标注为无名氏所作,原作者已不可考。据传在宋代许顗所作的《彦周诗话》中有关于此诗出处的记载:“宣和癸卯年,仆游嵩山峻极中院,法堂后檐壁间有诗四句云:‘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字画极草草,其旁隶书四字云:‘勿毁此诗。’寺僧指示仆曰:‘此四字司马相公亲书也。’嗟乎!此言岂有感於公耶?又於柱间大字隶书曰:‘旦、光、颐来。’其上一字,公兄也;第三字,程正叔也。又题壁云:‘登山有道,徐行则不困,措足於实地则不危。’皆公隶书。”

说的是公元1123年,有人在嵩山峻极院中看到司马光的题诗。“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字迹笔画非常潦草,旁边还用隶书写着四个大字:“勿毁此诗。”私利的僧人指点他说那是司马光相公的亲笔。柱子上也有隶书大字写道:“司马旦、司马光、程颐到此游玩。”墙上还有隶书写着“登山有道,徐行则不困,措足於实地则不危”。当然,这是野史所载,无法作为考证的凭据,这首诗究竟是否为司马光所作,已然无法证明或证伪,是为一件千古悬案了。

此诗的作者虽不可知,但大概还是可以确定这人是个贤士高人的。尽管所作《题壁》带有打油诗的意味,却用语朴拙,意蕴深远。全诗其实可以分开来看,上下两句写的是两种不同的火:一种是野地里,一团乱蓬蓬的茅草燃烧起来,看似来势凶猛,一瞬间便可烧红半边天,但是也在一瞬之间,乱茅草就烧完了,火势自然不能随之延续,也就迅速的灭了;另外一种是在火炉里烧老树根疙瘩,它们埋在土里有些年头,早就腐朽了。也正因为腐朽,火劲儿也就小,烧起来慢腾腾的,看着并不张扬,反而能保持恒温,特别耐烧,因而冬天可以用来煨火,于平平淡淡间给人以长久的温暖。诗人在诗里并未留下明确的只言片语,对这两种火的形态进行评价,只是单纯地将这两种形态描述出来,诗便结束了。但诗人的态度已经很分明,他用这两种火的形态来喻指世人做事的两种不同风格,一种谓之爆发力,一种谓之持久性。辩证地来看,二者或许各有千秋,难说好坏,但诗人字里行间的意味,很显然是赞成后一种风格的,拒绝那种虚燥的、短暂的辉煌,而是去追寻踏实的、长久的温暖。所以,诗的前后两句之间要用“争似”二字来勾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