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王选的抉择(7)

方正之道 作者:王伟群


情报所在北京东北的和平里,北大在北京的西郊,王选每天奔波在那条路上,迎着春天潮湿的阳光,空气里隐隐飘来花的幽香,初升的朝阳和落日的余晖总是在他的身后投下一个长长的斜影。

今天人们依然在传扬着王选为了省五分钱而宁肯少坐一站车的轶事,不仅如此,他还要竭力省下复印费,字数不多的就用手抄。因为那时候的王选还是一个在家病休的病号,每月只能领到40多元劳保工资。

在过去的20年里,王选还发展出了一种能力——英语的阅读和听说,为此,他被扣上了“偷听敌台”的罪名,并因此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所有的付出在1975年即已经有了回报,他成了情报所里那一批批英文杂志的第一读者,并因此而获得了最新的滋养。

说起来这真的是奇特而又侥幸,当“批林批孔”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竟然还有这样一个静静的角落,可以让王选在这里徜徉,并让思想的泉水恣意流淌。这依然要归功于《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其中,“建立中国科技情报机构,创建情报事业”被列为第57项任务。随即,中科院科技情报所在1956年10月成立。到了1973年,中国科技情报所还加入了世界科技情报系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综合情报计划处。

架子上各种书刊冷峻面容的背后,向王选展示了一个沸腾而恢弘的现代世界,在那里,西方人早已越过了谷登堡铅与火的高温炙烤,在冷排的天地中,他们甚至越过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新的发明腾空而起,掠过错综复杂的崎岖山路和险要的关隘,在重重挤压中喘息,但前进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歇。每一代的进步都与当时周边领域科技进步的节奏相合,与晶体管技术、半导体技术、光学技术的进步共生共荣,直至20世纪70年代,0和1这两个最奇妙的精灵终于叩响了印刷技术沉重的大门。照相排版终于进入了数字和激光时代。

“第四代是激光照排机。字模以点阵形式存贮在计算机中,输出时用激光束在底片上直接扫描打点成字。英国蒙纳公司到1976年才研制成功,1975年还处于研制阶段,能查到的资料非常少,而且都反映困难重重。有一则报道提到美国一家公司研制出了样机,但很快就放弃了推出商品的计划;另一则报道说,激光逐行扫描使控制器的设计难度大大增加,研制出的系统很难达到廉价推广。不过,与阴极射线管照排机相比,激光照排分辨率高、精度高、幅面可以很大,速度潜力也很大,还可以过渡到激光直接制版,前景十分诱人。”

在世界科技前沿的最高峰,王选看到了绚丽的风景。然而,回过身来,再扫描国内当时的现状,王选刚刚还是清亮亮的眸子上已经罩上了一丝云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