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校方投入的40万元,张玉峰回来了,他回到理科新公司卖电脑。
1987年,在理科新公司名下,成立了一家北达科技服务部,企业性质是安置城市知识青年的集体所有制,可免交三年的所得税。北达依然是北大的谐音,注册资金30万元。
北达把学生宿舍43号楼的文艺室腾了出来,之所以还能有这样一间堆满了破烂杂物的房间,是因为这间屋子正对食堂和取暖锅炉用煤的堆场,冬天西北风一起,煤灰子和着沙子一个劲儿往屋里钻,挡都挡不住,一会儿工夫就在屋内所有的家具书本上薄薄地积了一层黑色的煤烟。
贴好窗纸,打扫停当,这间屋子就成了北达的计算机经营场所,散件组装、整机调试、客户接待、机器演示、商务谈判、办公、财务都在这一间屋子里进行。
他们卖的第一批电脑,是黄晚菊从澳门进的散件,然后在这里组装,并且在整机面板的右上角贴上了PUC三个字母的标牌,意思是北京大学公司(Peking University Co.)。
这会儿都已经是1987年了,“两通两海”人家通天达海的,在中关村一条街上早已折腾了好几个来回,被赞扬的,被投诉的,被抓的,被放的,被内参的,被批示的,好不热闹,可北大在那条街上连个门脸都没有,只能缩在校园里小打小闹。不过北大的教师们到底还是智商高,他们发现,全中国的用户都到中关村买电脑,而整个中关村只有一家宾馆——颐宾楼,这座五层高的筒子楼天天爆满,住店的客人大都是来中关村买电脑的。
于是,到了下午四五点钟,张玉峰带队,带着打印的宣传品,挨门挨户地敲门。
“您好!这是我们北大公司的新产品,全都是进口的设备。北大,您肯定知道啊,我们北大的老师绝对不会干坑蒙拐骗的事,买我们的东西最可靠了。”
对呀,北大教授总不会骗人吧,大老远来了,不就是为了图个踏实放心吗。
这么着,哪怕多走半个小时的路,客户们还是愿意到北大校园里来看看,看看产品,再看看演示,教授们满脸堆着笑容一一为他们耐心地解答着各种问题,从理论的到实际操作的,中关村那条街上的推销员,哪个有北大教授的口才?
客人们一个接着一个地向北大倒戈。北达的销售业绩蹭蹭地上涨,三四个人一个月的销售额就超过了10万元。教授们第一次发现,卖东西真的乐趣无穷啊!
可是40万元还是显得不够了,那时候的电脑多贵啊,两万多一台,40万元根本不够周转的。北达的生意也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公司开始打起周边农民的主意。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最先富起来的第一批人是农民企业家。打农民主意的,可不只是北大。当年四通是怎么成立的?“四”,意指四季青乡,就在中关村边上,四季青乡借给万润南两万元,就这么着,中关村有了一家四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