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狄仁杰作为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对整个朝局的平衡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才能和正直是武则天非常赏识的。那么,他对武则天又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呢?
公元698年,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多次指使大臣上奏,请求立武家子弟为太子。而狄仁杰、李昭德等人则上奏恳请武则天还政于庐陵王李显,他们说此举是顺应民心,但这两个提议都没有为武则天接受。
对武则天来说,她好不容易才巩固了自己的权势和皇位,又要拱手让给李家,这在心理上让她很难接受。建立周王朝之后,武则天让侄子们做了宰相和将军,掌握朝政大权,大力分封武姓,而非李姓。此外,她还免掉了武姓的田赋,种种迹象都表明,武则天很想让武氏家族的人来继承皇位。
公元693年,武则天在万象神宫——明堂里举行了祭典大礼。这一次,武则天出乎意料地将皇储李旦冷落在一边,让侄子武承嗣为亚献,武三思为终献。这个举动让大臣们马上明白,女皇帝是想将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这无疑是对武氏集团公开鼓励,从此,武承嗣等人便开始公然对李旦的皇储地位提出了挑战,太子之争也愈演愈烈。
不过,武则天的意愿遭到了宰相狄仁杰等人的反对。狄仁杰是武则天非常器重的大臣,如果他不赞成自己的想法,那么一旦自己去世,朝廷势必会掀起大波,造成时局动乱。思来想去,武则天很是矛盾。
经过多年观察,宰相狄仁杰非常清楚武则天的想法,当然,他也更了解武则天的脾气。如果跟她对着干,采取强硬的态度,最后不仅无法达到目的,反而会弄巧成拙,引来杀身之祸,于是他仔细琢磨了一套合情合理的说辞。
这天,武则天又召见狄仁杰,她心事重重地问道:“卿认为立何人为太子比较妥当?”
狄仁杰当即说道:“自然是陛下的儿子。”
武则天闻言眯着眼,不置可否。狄仁杰接着说:“自古以来,从来都只听说父母的牌位可以放进太庙中,享受后代子孙们的供奉,臣从来都没有听说侄子会将姑姑的牌位奉在太庙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