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在故宫里学复印(1)

响聊聊职场 作者:李响


大四的时候,申晨开始考虑以后要做什么,他就做了一件后来让自己觉得很靠谱的事。

有一天下午,他学着一本书上的样子,拿一张纸,左边写上自己的优势,右边写上自己的劣势,开始分析他适合做什么。他觉得自己人缘挺好,学的专业又是人力资源,又看过那么多书,文笔也不错,自己家里也不要求他短时间内要有经济上的回报,就先明确了人力资源的方向。

人力资源方向明确了,然后分析行业。他觉得有发展的,有生物制药、创意产业、文化产业、互联网、平面媒体文字编辑,这五类确定是毕业后的主攻方向,最后再确定在某个行业里自己最想去的顶尖企业,于是就靠着这张纸,他确定了要去互联网、创意产业做人力资源,或者去平面媒体做文字编辑。

他的第一份实习工作,是新加坡的一家大企业,做HR实习生,大四上半年做了半年,学到了很多跟HR相关的知识。

第二份实习工作完全跳出了HR,在故宫里实习了六个月。这是怎么回事?看多了穿越剧想哪天穿越回去冒充四爷?当然不是,因为当时他觉得,自己以后很可能做文化产业,所以要多接触跟传统文化相关的行业。

在故宫里的六个月,工作就是每天看奏折。哇!好高级的工作,跟皇上一样。这高级工作实际上就是前期会有人把奏折上的繁体字,从资料照片上扒下来,再翻译成简体字,做成word文档,申晨的工作就是要对照简体字和繁体字,校对看有没有差错,他做的都是清宫的瓷器档。

那时候故宫全年才招12个应届毕业生,申晨念的大学是所有实习生里名气最小的,别人基本都是清华、北大的,但他通过了实习考核,拿到了12个正式名额中的一个。为什么12个名额他可以拿到一个?因为他当时做得很认真,他之前的文学积累、古文字的修养也派上了用场,他曾经还学过一些蒙文、藏文,因为工作有可能会接触到,而且他又很喜欢研究古董、看些古书之类的,所以就比很多应届毕业生有优势。只是后来还是觉得这个工作实在太过一板一眼,他才在最后关头咬牙决定不去了。

他看书也有自己的“怪”方法,大学时大家有大量的时间嘛,当时他就和身边几个特别好的朋友,在图书馆里找其他人没看过的书,大家分头看、交换看,看完后就某一个历史事件的观点开始辩论,吵得不可开交,这是他们觉得特别好玩的一件事。这样每个人看一本书,但是可以获得好几个观点,既丰富了知识,又锻炼了口才,吵过之后,书里的内容也就记得特别牢了。

他说当时他们愿意花非常多的时间去做这件事情,习惯性地阅读,加上不停地辩论。当时的状态真好,感觉自己完全是在个人进步的道路上走着。如果自己的周围都是特别爱玩儿的人,也就不可能看那么多书了,可能就把那些时间浪费在网吧、游戏厅里了。

有时候,大家觉得大学学的专业知识,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有些不匹配,但是大学会给学生四年时间,教会年轻人学习的方法,让人有一个学习的惯性。申晨感觉,自己在毕业后的再学习,完全是靠大学那四年的惯性在走,如果没有那四年的话,他可能就没有继续去学习的惯性,包括后来去考MBA,也是惯性使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