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变了思维,就改变了人生(3)

柔韧有“俞”:你所不知道的俞敏洪 作者:张翼


考入北大的俞敏洪,压抑而憋闷,短时期内难以适应北大的气氛与文化。北大求学期间,他一直是个沉默寡言、木讷呆板的旁观者,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甜美恋情、风花雪月,都跟他毫无关系。做惯了旁观者的俞敏洪,逐渐祛除了北大人常见的浮躁之气,做事情变得有分寸、有节制。

然而,北大的5年,对俞敏洪又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折磨,因为每天都要跟优秀的人比拼,比拼的结果是逼迫着自己成长。“也许超越不了周围那些出类拔萃的尖子生,但是你的成长是必然的。”

当身边充满了比你优秀的同龄人,你该怎么办?俞敏洪面临两种选择:充满仇恨,恨不得把他们全部摧毁;或者,强迫自己向他们学习。很显然,俞敏洪选择了后者。在自卑的恣肆汪洋中,他看淡自己的弱点,看清自己的优点,对周遭的人与事更加敏锐、更加敏感。长期以来,俞敏洪就是这样的。

北大求学的5年,俞敏洪练就了一门独门功夫:通过“阅读”别人的表情和语言,判断背后深藏的意义。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90%的情况下他都不会失误,可以通过对方的眼神、表情、言语,判断出对方在想什么,要干什么。这是俞敏洪为了克服自卑刻意训练出来的一种能力。“因为你敏感、自卑,不相信自己,你就会下意识地对别人的言行保持关注。后来,当我越来越发现周围的同学读书比我少,发表的意见远远不如我高明的时候,就开始慢慢建立起了自信。”如果你想赢,首先要战胜自己。俞敏洪的成功就在于把北大给他造成的强烈的自卑情结转化成了理性的自信。

大学第一学期的一天,俞敏洪坐在床边对着秋意渐浓的窗外独自发呆、暗生惆怅。彼时的他,一方面因为普通话说不好,被人笑话,自尊心很受打击;另一方面,学习跟不上趟,感觉很吃力、很郁闷。看秋叶敲打窗棂,俞敏洪的心中充满感伤,情不自禁地长叹一口气道:“我真的好想家,好想回到江阴农村。”

同班同学周华刚好也在宿舍,他默默递给俞敏洪一个苹果:“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周华,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

“我的愿望是将来拥有一辆保时捷汽车。”周华的回答让俞敏洪震惊不已,以至于不由自主地张大了嘴巴。

自行车、保时捷,这就是两个北大学子最初的迥异梦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