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大那一夜:沉沦与沉醉(3)

柔韧有“俞”:你所不知道的俞敏洪 作者:张翼


签证官微微一笑:“祝你快乐!”

俞敏洪内心喜忧参半,他明白,自己将近4年的努力算是白费了。妻子笑意盈盈地迎上来询问结果,俞敏洪平静地说:“我又被拒了。”

妻子先是不信,俞敏洪说:“这是真的,你不希望看到这个结果吗?”妻子听后挽起俞敏洪的胳膊,一路无语。

此后,为了谋生,俞敏洪不得不到北大之外去兼课教书,以获取额外的收入。

没有成为诗人,没能出国留学,这是俞敏洪的两大憾事。

“清澈的眼神之中有着一缕幽怨、一丝无助。”当年的俞敏洪,就是这样。不过,生活的窘困,留洋的挫败,并未击垮俞敏洪的意志。

绝路的尽头或许就是希望的转角,当梦想遥不可及的时候,把那些现在能做的事情做好,原来的梦想也许就能悄然实现了。即使梦碎了,也能再做一个。只要你能继续下去,就有圆梦的希望。

俞敏洪不会忘记,身边朋友一个个笑逐颜开、远涉重洋时,妻子的抱怨。按照俞敏洪的说法,正是妻子那句“你真窝囊”,成为他下定决心干出一番大事业的第一推动力。

创办新东方学校以前,俞敏洪曾为别人打过工。他敏锐地发现大量的培训学校对学生的态度、管理和办学理念都存在明显的缺陷。俞敏洪大胆假设,如果他来管理一所培训学校,会对学生们采取什么态度?这不仅仅是如何成为合格教师的问题,还是如何吸引学生,以及让学生满意的问题。朴素的思考,激发出最为强效的商业直觉与冲动。变革自己、创造客户,成就事业,先要进化自己。

出国无望,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俞敏洪想起了自己对于托福考试的深刻研究,就开始到各个培训机构教书谋生。1989年的夏天特别漫长和沉闷,偶然的机会,俞敏洪结识了创办东方大学的9位老教授,她们都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东方大学在当时是一所名气很大的正规办学机构,经过一番努力,俞敏洪以挂靠的方式办起了东方大学英语培训班,东方大学为俞敏洪出具加盖鲜红公章的证明文件。作为回报,俞敏洪给予东方大学一定的品牌使用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