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把广告刷打天下,一部《三国演义》治学校(1)

柔韧有“俞”:你所不知道的俞敏洪 作者:张翼


“你要是离开北大,我就自杀。”母亲的哀求哭泣,让俞敏洪肝肠寸断,但是他知道自己已经别无选择。当俞敏洪最终不得不离开北大的时候,他的人生际遇已然濒临暗无天日的窘迫境地,他被命运逼进了毫无回旋余地的死胡同。

“说实话,唯一舍弃不了的是北大分给我的8平方米的宿舍。”1991年夏天,俞敏洪觉得蜗居北大的生活实在太过沉闷无聊,于是痛下决心含泪抛弃成为北大教授的梦想,把全部行李装上一辆三轮车,在一个明亮的月夜毅然决然地走出北大南门。

“追求卓越、挑战极限,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新东方的校训,也是俞敏洪的痛悟。离开北大后,俞敏洪尝试着搞英语培训摆脱经济困境,但是仅凭他一己之力难以为继。彼时,他面临抉择,或者知趣地返回北大,恳求北大的宽容与饶恕,然后继续那个从教书匠到教授的伟大理想。或者,去其他高校做老师,但前途未卜,他是北大的逃兵不一定会被接受。思来想去,俞敏洪还是决定继续搞英语培训,杀出一条血路。

“比如你要走10公里的路,走到5公里的时候,你痛苦了,疲惫了,想放弃。但是我要说,你选择了前进,就有可能成功;你选择了停顿,就会迷茫;你选择了后退,就只有失败。”对于俞敏洪来说,经营新东方,就是一个不断坚持、延续梦想的过程。俞敏洪曾经坦率地对笔者说:“坚持下去不是因为我坚强,而是因为我别无选择,实在没有别的办法。”

成功属于勇于坚持的人,不对自己失望,不对人生绝望,理应成为一种人生态度。

俞敏洪常常对大学生们说,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没有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他的人生就是虚度的。而北大,足以让俞敏洪热泪盈眶、刻骨铭心。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北大锻造、重塑了俞敏洪,给予了他坚强的内心、顽强的意志力和抗压力。

只要一件事情具备50%的成功可能性,俞敏洪就敢于去冒险尝试。1991年从北大离职之时,俞敏洪个人承受着极大的风险:失去了来之不易的铁饭碗,失去了北大的荣耀,更要命的是档案里还有一个记过处分的记录。俞敏洪基本可以肯定,没有一家单位敢接纳他。

“虽然我不是特别敢于冒险的人,但也不甘心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任由生活摆布。毕竟,我在北大教过6年书,带过从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单就教学水平而言,无论到哪里都是充满自信的,带着北大老师的气质、气场、光环,出去给学生们讲课,大家自然都很佩服你。我觉得自己天生有经商的头脑,离开北大之后即使只是二流的英语老师,我想通过在外讲课也能挣钱养活家人。”越是这样想,俞敏洪越发自信,他觉得自己还算是个称职、合格的英语教师,每天晚上去给学生们上英语课,挣到100元钱没有问题,这样算下来的话,每个月收入至少3 000元。而当年,他在北大的月工资是120元。这笔经济账算下来,俞敏洪挺直了腰板,甩开膀子大干快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