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喜爱辛词的爱国主义“壮词”(4)

毛泽东读诗:记录和解读毛泽东的读诗批注 作者:张贻玖


这首词语言清丽,意境深幽,想象力丰富,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词人用砍去传说的月中桂树,隐喻铲除朝廷中黑暗的投降派,让人间享受到更多的光明,寓意是很深的。对这首词,毛泽东至少圈画过两遍,在天头上画着大圈。

《木兰花慢》这首词前,辛弃疾写有一段小序:“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天问》系指屈原诗作,全诗提出一百几十个问题,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提出许多疑问。辛弃疾的这首词为: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荡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毛泽东在这首词的标题前连画三个大圈,对小序中的每句话加了圈点,在词中每个疑问句后,都画着一个大大的问号。辛弃疾是生活在800多年前的一位词人,他细致地观察到月亮升落的天象,想象到月亮是旋转的,从我们这边看月亮是“去悠悠”,而那一边可能“是别有人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到这首词时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1964年8月,毛泽东在和周培源、于光远等人谈哲学问题时,认为辛弃疾这首词,和晋朝张华《励志诗》中的“太仪斡运,天回地游”都包含着地圆的意思。由此可见,毛泽东对这首词的着意圈画,除艺术上的欣赏外,还十分赞赏词人辩证思维的深刻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