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 介于强关系与无关系之间的“半熟”关系
在网络出现之前,人与人的相识必须要依赖于真实社会关系,否则基本上难以有渠道认识陌生人;网络的出现则让彼此陌生的人开始有了彼此认识的渠道,主题聊天室、即时通讯工具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聊天内容,但是因为陌生人缺乏真实的社会关系作为约束,也成为很多犯罪行为发生的温床。而“半熟”的概念则是介于“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介乎真实社会关系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如图2-23所示。
微博运营商将名人博客的营销机制巧妙地引入,使得具有较多社会资本的社会名流在微博迅速崛起,而另一方面,以草根为主的普通人将其社会关系迅速导入微博中,因此微博中是以真实的社会关系与匿名状态并存的——尽管微博的实名认证使得微博对于精英阶层具有较强的倾向性,然而这样的真实与匿名共存、名人与草根并举的状态成为现代人形成半熟关系的培养皿。由此而形成的半熟交往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半熟关系:在真实的社会关系之间,尤其是实名认证的名人之间,微博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来让所有人参与到与本人的互动之中。微博成了一个舞台,也是一个大院,欢迎所有的八方宾朋,同时所有的文字发表、图片分享以及内容转发都是表演,是一种自我的前台形象塑造。
2)半熟交往与社会资本:在半熟的关系中,人与人的互动的范围无限量扩大,而且实名状态又使得大部分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因此其互动方式贴近于真实社会关系之下的互动;从前没有机会认识彼此的名人们在转发中彼此碰撞,并且在交流中因为观点接近等原因达成了微博上的“面识关系”,但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认识彼此。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每个人的社会资本被扩大了好几倍,而在互利互通的原则下,这些微博社会资本都可以转化为真实的社会资本。
3)安全关系与即时互动:电话的最大特征即“强迫性”,即当你的电话或者手机响起,你必须要面临此刻是否要接通的选择。同时,一个人的电话被无数陌生人知道也是一件不安全的事情。微博提供了介于公共关系和私人关系之间的中间地带,这样的中间地带的最显著特征是“安全性”,即可以拒绝被打扰以及将建立关系的主动权。然而这样的安全关系会不会进一步强化还是弱化社会联系,并进而推动或者腐蚀社会共同体,则当下仍旧不可知。
手机的LBS功能还可以轻松使得用户知道自己的附近有谁,与自己是否有共同的兴趣。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人与人获取联系的方式越来越丰富,但是人与人取得联系的深度则可能越来越浅薄。也许这是在新技术繁荣的时代应当不断警觉的问题。
《正在发生的未来:手机人的族群与趋势》读书网在线试读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参见原书。呼吁您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