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节 国有经济布局收缩的背景(1)

国有经济布局 作者:陈鸿


早在20世纪80、90年代,欧洲学者普遍认为“私有化是对国有制失败的反映”。欧洲国家发生这场长达20年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运动,主要原因不在政治或意识形态方面,而是由于国有企业绩效低下,服务质量差,政府财政吃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矛盾,削弱了国有经济存在的基础。引发这场规模空前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运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国有企业亏损严重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用,企业成本高、效率低、亏损严重、服务质量差,成为英、法、意、德等国国有企业的通病。以英国为例,据统计,英国国有企业平均成本比私人企业高40%,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英国国有化部门的投资回报率很低。1950—1952年、1955—1962年和70年代初期国有企业均表现出亏损,其余年份即使有盈余,但扣除津贴后,利润率也只有1%~2%。赵雪梅在《英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探析》一文中根据英国国家经济发展署(NEDO)1976年报告披露,1974年,国有企业亏损占当年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英国钢铁公司1978—1979年财政年度亏损总额高达3亿英镑。1975年和1979年,英国国有企业总体亏损。国有企业在发生巨额亏损的同时,还存在明显的服务质量差等严重问题,尤其是在公用事业领域。英国经济学家(Herbert,Morrison)曾经对国有企业的服务质量抱有较高期望,但实际情况却让英国公众大失所望。国有企业,特别是公用事业领域的国有企业,由于长期处于独家垄断地位,官商作风严重,服务质量差,经营效率低,社会公众对国有企业逐渐丧失了信心。

埃菲姆公司(EFIM)和伊利公司(IRI)是意大利两家巨型国有控股公司,1991年,埃菲姆公司(EFIM)的债务两倍于企业的销售额,相当于GDP的0.5%,吞噬了全部自有资产。1992年,伊利公司(IRI)仅非金融业务部门的债务就相当于全部企业90%的销售额,占当年GDP的5%,两家公司被迫于1992年先后破产清算。

二、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国有企业严重亏损造成的直接经济后果就是政府的公共支出规模扩大,超过政府财力承受能力,以至于出现巨额的财政赤字。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过后,进口原油价格的成倍上涨使欧洲各国普遍出现外汇支付困难,而国有经济部门的亏损同时扩大,使本来就很困难的政府财政雪上加霜。国有企业连年亏损,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财政补贴逐年增多,1970年英国中央政府财政对国有企业的财政补贴额为1.75亿英镑,1978年增加到12.32亿英镑,1970—1979年英国政府财政对国有企业的财政补贴金额累计约为88亿英镑,政府财力已无力承担国有企业的补亏重负。据《欧洲经济史》记载,在20世纪70、80年代,巨额的国有企业负债是导致欧洲国家政府财政赤字,从而加剧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欧洲学者普遍认为,尽管政府在进行私有化改造时,表面上并不十分强调财政压力和财政目标,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诱发因素。由于欧洲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之外,当国有企业债务导致政府财政不堪重负时,政府不能通过货币的超额发行转嫁财政负担,而往往采取出售国有企业的办法,以减少政府补贴数额,增加财政收入,改善政府财政状况。实际上,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影响各国政府对国有经济部门采取扩张还是收缩政策的重要诱发因素,英国是这样,法国、意大利同样是这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