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最大的毛病就是记仇。比如早年在“大礼仪”之争中反对过他的大臣杨慎,被他发配云南达三十五年,期间朱厚熜几乎每年都问:“杨慎在云南过得怎么样?”每次问的时候,有心保护杨慎的大臣们,都故意把杨慎说得惨兮兮的,听到这些消息,朱厚熜就会露出满意的笑容。但有时候朱厚熜也健忘,大臣徐阶早年也曾在“大礼仪”之争中得罪他,不但遭到贬官,朱厚熜更在宫殿柱子上刻下八个字--徐阶小人,永不叙用。但就是这位“永不叙用”的徐阶,成了朱厚熜执政时期最后一位内阁首辅,并且深受信用。
而朱厚熜宠信二十年的严嵩,最后也倒霉在他的“健忘”上,严嵩起初被罢官的时候,朱厚熜曾经下旨,要求官员们不要再弹劾严嵩的罪状,有敢弹劾严嵩及其家人罪行的,要一律治罪。但仅仅一年后,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在家乡犯事,遭御史林润弹劾,朱厚熜勃然大怒,立刻将严世蕃判了死刑。同样倒霉的还有抗倭名将胡宗宪,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嵩罢官,身为严嵩党羽的他本受株连,朱厚熜因他抗倭有功,下旨说他“宗宪非严党”。但仅过三年,胡宗宪就被论罪下狱,为求清白,他自尽于狱中。
性格狭隘严苛的朱厚熜对待儿子也非常刻薄。他的皇位继承人--裕王朱载垕,从十四岁开始,就再没见到过父亲,直到朱厚熜临终前才见到一面。原因是朱厚熜笃信道士陶仲文所说的“二龙不相见”,认为见了就会有灾。然而在内阁首辅徐阶的笔下,却还有这样一段深情的记录: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十三日夜,生命已到最后时刻的朱厚熜,传召朱载垕觐见,面对三十多年没有谋面的儿子,老泪纵横的朱厚熜说:“儿子啊,父亲不是不想你,是那些道士们说‘二龙不相见’,父亲怕害了你啊!”冷漠之下,依然是浓浓的父子亲情。次日中午,朱厚熜病逝,裕王朱载垕即位,改年号为“隆庆”,他就是历史上的明穆宗。
登基后的朱载垕,面对的是朱厚熜留下的烂摊子。北方鞑靼部落持续进犯,国家财政严重紧张,他登基早期,国家粮仓里的存粮,仅仅足够支用一个月。他登基后的种种举措,后人称赞比较多的,包括停止各类道教活动、带头恭行节俭、遏制兼并、平反冤案等,大多是对朱厚熜在位中后期种种过失的补救。而他做的最重要的两个事情,一是整顿军备,二是开放对外贸易。
《一言难尽:明与前清历史现场》读书网在线试读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参见原书。呼吁您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