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复旦大学01

东方顶级大学传奇 作者:张明帅


第三章  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校——复旦大学

“追求卓越的理想,创办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大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100年多年来,一颗颗明亮的星星从这幽静的校园内升起,马相伯、李登辉、严复、于右任、陈望道、苏步青、陈寅恪、谈家桢、谢希德……一长串闪光的名字,组成复旦大学百年历史的灿灿星河。复旦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享誉海内外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是一所文理医“三足鼎立”、同时覆盖十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一)历史钩沉清朝晚期,眼见大清国气数将尽,列强瓜分之势已成。爱国的中国人,总想自强自立,不仰仗官府和洋人的鼻息。办自己的学校,培养救国的人才,也是民族自立之一途。已经年过花甲的马相伯深感“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于是决定毁家兴学。他创办震旦大学院,自任院长,号召“欲革命救国,必自研究近代科学始;欲研究近代科学,必自通其语言文字始。有欲通外国语言文字,以研究近代科学而为科学救国准备者,请归我”。中国第一所民间私立大学就此诞生。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05年中秋节正式开学,是第一所由中国人通过民间集资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当时西北奇才于右任先生的建议,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卿云歌》的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一百多年来,复旦大学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风雨雨,然而“复旦”二字却深深地镌刻进了一代又一代复旦人的心中。

复旦大学创办初期处境极为艰难,幸有社会贤达的鼎力相助,筹款捐物,聘请名师。“五四”运动之后,南洋各地华侨分封捐款,数额高达30多万元,复旦大学也依托此优势在江湾买地建造新校园,校园里的教学、科研等公用设施,均来自社会各界贤达和社会基金的捐赠。黄炎培先生曾称颂复旦大学是“中国唯一的、真正的私立大学”。 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岁月里,诸多仁人志士寄希望于“教育救国”。孙中山先生就曾于1919年为复旦大学师生做了题为《救国之急务》的精彩演讲,并题词“天下为公”。复旦大学迁入江湾新校址的第二年,孙中山先生又欣然为其题词“努力前程”,饱含着对复旦学子的殷切希望之情。

复旦大学经历近百年的沿革。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学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复旦大学成为中国重点大学之一。毛泽东同志于1951年应陈望道校长之请,为复旦亲笔题写了校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复旦大学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历了三次重大历史发展机遇:第一次是在1952年的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中,复旦大学原有的一批应用系科虽被调出,但华东地区10余所高校的文、理系科相继并入该校。这样,复旦大学不仅大大加强了基础学科的实力,也集中了江、浙、皖、沪地区一批优秀人才,如苏步青、陈建功、谈家桢、卢鹤绂等知名教授。第二次机遇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间,国家在“七五”、“八五”、“九五”等计划中,一直把复旦大学纳入全国高校重点建设之列,使复旦大学迅速由文、理两科发展成为包括人文、社会、自然、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多学科综合性新型大学,成为新中国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第三次发展机遇则是2000年4月27日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的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因此,复旦大学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医科,学科门类也比过去更为齐全,综合实力比过去显著增强,并充分具备了向世界第一流大学迈进的必要条件。

历史上,复旦大学曾拥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和知名学者,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曾长期在校执教的著名学者有陈望道、周谷城、苏步青、颜福庆、谭其骧、陈建功、周予同、胡曲园、朱东润、张世禄、严北溟、伍蠡甫、卢鹤绂、谢希德等,这为复旦大学的成长奠定了雄厚的学术传统和坚实的文化基础。谈家桢、吴浩青、谷超豪、王迅、胡和生、杨雄里、陈中伟、杨福家、顾玉东、李大潜、汤钊猷、陈灏珠、沈自尹、王威琪、闻玉梅、陆谷孙、章培恒等一大批知名学者,仍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是复旦大学当代学术精神名副其实的代表。迄今为止,复旦大学共培养了20万余名各类毕业生,涌现出包括于右任、陈寅恪、邵力子、张志让、竺可桢、李岚清等校友在内的众多精英人才,为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志存高远者,才能深水静流、刚柔并济。马相伯先生创校之初,有一句名言“爱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爱国”。一个多世纪以来,复旦大学的发展与马相伯先生的精神遗产一脉相承。追求爱国民主的奋斗和追求学术自由的努力交相辉映,深深积淀于复旦大学的历史长河中。前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说:“复旦大学是中国的复旦大学,百年来她已经为祖国培养了20多万名人才,今后她同样要以自己的教学、科研和思想创造辐射全国,奉献全国人民;复旦是世界的复旦。开放融合、汇通中外是复旦大学建校以来就一直拥有的特色,复旦大学有责任在吸收国际科研技术最新成果和顶尖人才的同时,创新前沿科技,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创造性人才,在创造性地发展中华文明的同时,为世界文明创新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