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起步时,知识分子中的清醒人士,比如郑观应就提到过中国军队模仿西法改革的问题。但是对于中国这种“搬张桌子”都要流血的国度,政府不看到棺材盖,是不会主动改革的。而且即使改,也很扭怩:堂堂的大中华学习西方?羞死人啦!
甲午战争进行中,清政府就知道,不学习别人可能更丢人。原先打不过英国法国,现在居然连小日本都打不过了。于是,总理衙门把李鸿章的军事顾问、参与黄海海战的德国陆军军官汉纳根招了过来,翁同龢与李鸿藻,两个帝师兼军机大臣不耻下问:小汉,你说我们大清咋办?
汉纳根提了诸多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全按西法,用西人编练新军十万。这回政府动作快了。1894年(光绪二十年)11月,清政府成立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庆亲王奕劻、军机大臣翁同龢、李鸿藻、荣禄、长麟等人为辅的“督办军务处”,负责整顿京畿旧军和改练新军。之后,政府又加上淮系著名的洋务官僚胡燏棻会办。
但是汉纳根的建议,清政府只部分接受。因为李鸿章与胡燏棻同意练新军,但不同意练十万之多,更不同意让西人控制。道理很简单:一是没恁多;二是这支新军若让外国人控制住,那可不是玩的;三是现在的军队,都掌握在汉人手里,汉人不是清朝的外人,但是西人则是完全的外人。想当年唐借回纥兵,结果就吃了回纥的亏嘛;而且李鸿章当年的洋枪队首领华尔,就很不听指挥,闹出诸多乱子。政府一听,那还是咱自己练吧。那谁,胡燏棻,你来练如何?
之所以把练兵权交给胡,一是因为他与汉纳根争论过有关编练新军的问题,还算有头脑;二是他乃李鸿章的安徽老乡,一直追随李鸿章,在淮系以办洋务著称,还算开明;三是他上了一份万言书,谈兵事谈得头头是道,给政府开的新军规划是:北洋五万,南洋三万,广东、湖北二万,其余各省,每省一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