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姐的评价,小弟的才力在兄弟姐妹中算不上头等的,但他念起书来扎实细致,一丝不苟。他在家里自学中学数理时,书上的每道习题都作过,生怕有遗漏的死角,所以他知识之扎实,不亚于科班出身的,因此才能在七七年一举考上大学。小弟钢院毕业后,又到美国留学,先在肯塔基,后来又转到新泽西,拿到了化学博士学位。然后到密西根大学作博士后,最后到福特癌症基金会工作。在小波去世的第二年的一个晚上,他在底特律这个罪恶之都的一起劫案中被杀害。如今这件惨痛的事情已经洇入家人的内心深处,化作一个疤痕,所以不提也罢。
七七年小波高考落第,这样才有了他七八年到戏剧学院应试一举,只可惜受了肖伯纳的连累,又未能中选,只有鼓其余勇再试,终于在七八年上了人民大学。
在高考之前,小波面临选科的问题。一般人多半没有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或者擅文,或者擅理,可以择其擅者而从之。而小波两者都擅长,而且两者都喜欢,如何选择就成了个伤脑筋的问题。当时小波已经在和李银河处朋友,李银河认为小波在文学上有极高天赋,力主他学文科,甚至跟他说,好好写,将来诺贝尔文学奖是你的,但这一主张违背我们家的家训。我父亲在哲学界从业多年,那一阵子天雷滚滚,草虫皆惊,整天在提心吊胆过日子。所以他郑重地告诫我们:如果不是寿星老上吊嫌命长,尽量离意识形态远一点。后来小波来征询我的意见,我把我的看法归结为四点。首先,世上的学问有真传和假传之分。有句老话说,“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如果得了假传,在万卷书间忙得屁滚尿流,还要当一辈子糊涂人。无论什么时候,理工科的东西基本上属真传,而文科则未必如此。诚然,今天的文科已经有了巨大改善,但在七十年代末,文科基本上以假传为主。如果上四年学,天天学一些糊弄人的玩艺,岂不是虚掷光阴。其次,人到世上来一回不容易,怎么也应该对世界上的事情尽可能多懂得一点。数理是世界结构的重要一环,如果在这上面有所偏废,思想训练不足,将来想起事情来就可能蒙查查分不清丝缕。再一说,学理工科也未必就一定跟写作冲突。《无名的裘德》的作者托马斯·哈代就是个工程师,而写《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那位,不知其名,据说竟是个数学家。数理思维和艺术想象是两个行业,有人可以同操两业,说明二者在本质上并不抵触。或许有了数理基础,形成更大的知识格局,对写作会有帮助也未可知。另外,他读了那么多书,智商又高于常人,文科上的道行已然可观,比起文科的毕业生来也不遑多让,又何须再多学四年。最后小波终于听从了我的劝告,选择了理工科,考进了人民大学的商品学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