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徐克的分寸感(1)

刀与星辰:徐皓峰影评集 作者:徐皓峰


客串形象

看华人世界几大导演的照片,大多是较易沟通的善良模样,如李安、吴宇森,而徐克一脸流民的孤寂。他是越南华侨,但这一出身不足以解释。

这位先生早期喜欢在自己电影里演上个小角色。外国导演多把最酷的小角色留给自己,法斯宾德和波兰斯基要演地下组织的头(《莉丽玛莲》、《唐人街》),想表达一种阴狠的魅力,可他俩一个娃娃脸一个小瘦子,只能说满足了一下自己。

香港导演较好,在自己的片子中扮可爱,如黄百鸣、王晶,出镜率奇高。至于徐克,自我解嘲到了自我贬损的程度,演成了丑角(《新蜀山传》、《夜来香》)。徐克在电影中的形象为——与周围的人交流不上,想起什么是什么,一个严重的神经质。

要说交流,他善于把握他人心理,是最成功的商业片导演,把自己表现为一个思维自闭、行为癫狂的人,不能不令人多想。九十年代这十年,徐克取得了极大成功,振奋了一个片种——武打片。但实际上,他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商人,而是一个探索者。1992年他到北京电影学院办讲座,显示出传统文化功底,我们才知道他每一部片子都有重大思考,似乎并不比陈凯歌少。

他思想的效果如何?1993年,他的《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在北大放映时,结尾处黄飞鸿一番“爱国爱民”的慷慨陈词,令北大学生起立鼓掌长久不息,几乎可算盛况。

但人们还是更爱看他的“视觉冰激凌”,对其思想性常常忽略不计,他的电影是标准商业片。中国文人牢骚多,常把自己画成疯和尚,如梁楷、陈老莲,徐克在武打片中始终多思多想,也许在票房成功的热闹中,还有“不被人识”的感慨,才继承了这一古风,客串时将自己弄得怪模怪样。

左右碰壁

上个世纪这一百年,中国为世界电影创造了一个片种——武打片,已历经了许多阶段,长久以来,看武打片是中国人独有的嗜好。

解释一下,美国人对武打片的兴趣,只是近来由李安的《卧虎藏龙》引起的,虽然在此之前有李小龙电影。李小龙的功夫具实战性,类似西方拳击,所以西方只接受了李小龙,而没有接受李小龙之外的武侠片,觉得虚假,欣赏不了武技的夸张,这是文化差异使然。

三十年代的西部片与九十年代的西部片差异不大,虽然电影技术发展到伪造恐龙的地步,但一看九十年代的经典《不可饶恕》、《快枪手》,镜头形态大致还是老样。虽然吴宇森的慢镜头对美国动作片影响很大,但就是进不了西部片中,一慢就绷不住劲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